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八一精神 | 典型人物 | 李立三

李立三

发布时间:2021-06-30 09:48:21

3.1李立三——图片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_UUID22344

李立三——图片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1967年6月22日),湖南醴陵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职。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年轻的领导者中,最先进入革命先驱孙中山视野的,有两个人:一是毛泽东,另一个便是李立三。毛泽东同志是共和国的创始人,能与毛泽东同志并列,可想李立三同志的领导地位。那还是在国民党“一大”(1924年)上,毛泽东和李立三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加入国民党做发言。他们词锋激烈、善于雄辩,让孙中山和国民党元老们印象深刻。李立三的发言更是单刀直入,对国民党的错误也直指不误,博得了孙中山的赞许。李立三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止是雄辩与口才,坚决革命与性情暴烈也占一条。以在安源煤矿的斗争为例,敌人悬赏600大洋刺杀他,李立三从容不迫,坚决主张用革命暴力回应反革命暴力,最终反倒取得了罢工的胜利。安源罢工的胜利,刘少奇说:“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仅有的事。”好一个革命暴力回应反革命暴力!1927年7月20日,李立三同志和邓中夏同志在九江会议上提出,将一些可以争取的部队尽快集中于南昌,举行起义。而这,就是南昌起义最早的提议。

关于起义地点的提出。时间回到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将陈独秀停职,指定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和周恩来5人组成中央常委,代行政治局职权。临时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党组织转入地下和中央机关从九江撤退到上海,同时考察打回广东以图再举的可能性。其中根本没有南昌起义计划,但李立三到了九江后,在与谭平山、邓中夏进行的九江会议上,李立三敏锐地分析了临时中央“南下广东”并不可行,转而提出将一些可以争取的部队尽快集中于南昌,得到邓中夏等同志的赞成,在南昌举行起义!

关于起义时间地点、时间的初步确定。九江会议后,李立三和邓中夏立即上庐山向鲍罗廷、瞿秋白和张太雷汇报。随后,瞿秋白去汉口向中共中央汇报此事。李立三在大事上的急性子可等不及中央的指示,在7月24日召开的第二次九江会议上,决定叶挺、贺龙部队于7月28日前集中于南昌,7月28日晚举行起义。如果历史照此发展,那人民军队今天头顶的就不是“八一”军徽了。之后中共中央经过商议同意李立三的提议,但认为理想的暴动地点是九江南浔。这时,李立三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因为九江地区的军阀部队较集中,对起义不利。同时,准备起义的叶挺、贺龙部队已经陆续开往南昌,在南昌起义势在必行!李立三说服了周恩来,起义地点确定为南昌,起义时间定为1927年7月30日晚上。

7月27日晨,张国焘抵达九江,由于张国焘曲解了党中央关于“起义要慎重”的意见,提出“应该争得张发奎的同意”,要求重新讨论起义。这时在会上第一个拍案而起反对的还是李立三!周恩来也拍案而起!当时,知道起义秘密的人过百,一些起义部队正在调动,起义如箭在弦,已经无法阻止。最终,张国焘只同志服从多数。于是,将起义时间最后定为1927年8月1日凌晨。

最初提出南昌起义的人,不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朱德元帅、贺龙元帅,而是李立三同志。正是李立三同志的坚持,才使南昌起义由最初的提出到最终的爆发,为后来革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