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八一精神 | 典型人物 | 叶剑英

叶剑英

发布时间:2021-06-30 09:54:08

叶剑英——(图片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省梅县,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回国。参加了长征,1941年2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剑英先后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务。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在八一南昌起义中,有一位没有到南昌参加指挥作战,但在起义前后起了重要作用的共产党员,他就是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他在南昌起义过程中,三次呈献妙计,巧妙地牵制了敌人。

1927年7月下旬,汪精卫在庐山举行反共军事会议,下令张发奎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各部队立即“清共”,密谋加害共产党人,解除叶挺、贺龙的兵权。当时,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在庐山获悉这一情况后,非常忧虑:“如果汪精卫和张发奎的阴谋得逞,那么共产党的损失就太大了。”于是,他连夜下山,火速赶到九江。此时,贺龙的第二十军和叶挺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正利用“东征讨蒋”的名义驻扎在九江。在九江甘棠湖的一条小船上,叶剑英向贺龙、叶挺等人通报了汪精卫等人的阴谋。经过紧急商议,他们作出决定:一是拒绝执行张发奎要求贺、叶部队开赴江西德安的命令;二是贺龙、叶挺不上庐山开会;三是贺龙、叶挺迅速率部开赴南昌。

在当时来说,叶剑英传递的情报非常及时重要。后来,参加南昌起义的领导人都说:“多亏了叶剑英的及时报信,才使我们没有损失一些武装力量啊!”叶剑英的情报使得贺龙、叶挺部队迅速开往南昌,从而保住了南昌起义中两支主要的力量。此为妙计一。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围攻。8月3日起,起义军按照原定计划分批撤出南昌,向广东南下。由于撤离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

为了保证起义军的安全、保存革命力量,叶剑英心急如焚:“我得赶快想个办法,拖住张发奎。”于是,他就利用张发奎同广东军阀李济深的矛盾,给张发奎献上了一条“锦囊妙计”。他对张发奎说:“你不要追击起义军了,让共产党去广东东江。等共产党到东江之后,李济深必然会调兵去攻打,这样你就可以趁机向广东进军,然后顺利回广州。”

这一“计”果真奏效,张发奎采纳了这个意见。南昌起义部队因此得以在没有追兵的情况下,集中全力在赣南攻打敌军钱大钧、黄绍纮的部队,打开了南下的道路。虽然起义军在后来的战斗中屡受挫折,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最终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为中国革命保留了火种。此为妙计二。

南昌起义后,由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改编的教导团2000多人从武汉乘船东下,准备赶往南昌。但船一到达九江,就被张发奎部缴械扣留,并被收编为叶剑英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军官教导团。叶剑英利用自己同张发奎等人的老交情,向张发奎等人自荐说:“这样吧,既然这两千多人都收编到我的教导团,我就当了这教导团团长吧。”当时,叶剑英满心欢喜:这样,既应付了张发奎,又使教导团大部分力量约2000人得以保存,可谓是一举两得。

1927年11月,张发奎抽调主力迎战李济深,广州城内只剩不到7000兵力。广州起义指挥部任命叶挺为起义军事总指挥、叶剑英为副总指挥。12月11日,中共在广州发动起义,在南昌起义后叶剑英竭力保护下来的第四军军官教导团,成了这次起义的骨干力量。此为妙计三。

叶剑英卓越超群的智慧,沉着冷静的处事方法,在南昌起义期间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没有直接参加南昌起义的组织工作,但他身处敌人心脏,以特殊的战斗方式为南昌起义作出了巨大贡献。直到今天,叶剑英巧妙牵制敌人的故事仍被人们广为流传。

8.2油画:小划子会议(图片来源:九江发布)_UUID22344

油画:小划子会议(图片来源:九江发布)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