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长征精神 | 革命精神小故事 |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发布时间:2021-12-01 10:43:48

遵义人好有福气,城中心得天独厚地突兀而起一座因《遵义府志》称其“形如凤翥”得名的凤凰山。此山林木蓊郁、绿树成荫,堪称城市之肺。每天都有数万人在山上晨练、休闲、康养,尽情地享受人生,舒适地颐养天年,真不愧名副其实的“国家森林公园”。此山人文厚重,更是遵义人心中的圣山。《遵义景致》中“大小二龙隔河站,鲤鱼田上凤凰山”说的就是这座山。

与凤凰山一翼相属、跟大龙山隔湘江河而望的小龙山,是此山上的风景名胜。沙滩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的莫友芝,就有《登小龙山得左丘记》一文记其胜。文中称其“矗者、迤者、壁者、穴者、丛者、缛者、带者、叠者、渟者,逞妍贡奇,欻忽奔凑。杂花连天,佳禽四飞;雕甍繍闉,错落烟杪”,以至于“偃仰啸歌,与大化俱淡焉,忘日之将夕”,于是,发出“视桃源、湘水之佳游,未有乐于滋也”的感叹。

这样的风光迤逦之处,当然少不了寺庙啰!寺称万寿寺,又名龙山寺,后称小龙山寺。此寺据《明统志》记载,南宋嘉定初年(公元1208年)修建,祀奉被尊为川主的李冰和他儿子李二郎。可惜,这寺庙早已无存,只见于典籍中。

是从何时开始,人们把这山腹坦出、与当年红军鏖战竟日的红花冈、老鸦山遥遥相望的小龙山叫做红军山、以至于真名都很少有人提及或者压根儿就不知晓的呢?要知端底,还得从将近七十年前说起。

解放初期,遵义人民没有忘记长征途中浴血奋战、长眠于此的红军官兵,在遵义城周围的小山沟、乱石坡、乱坟山找到好些红军烈士的坟墓。1953年,遵义市人民政府确定在小龙山上修建红军烈士公墓,将已发现并确定的烈士遗骸陆续迁到山上安葬,同时还把广为人知的“红军坟”从桑木桠迁移到了小龙山。这座“红军坟”占地111平方米,呈葫芦形,长6米,最大直径4米,腰部直径2.7米。青砂石墓裙高1.3米,黄土封顶。坟前青石墓碑高2.03米,宽0.83米,厚0.2米。碑正面仿毛体阴刻“红军坟”三个大字,背面楷书竖行刻“红军坟”简介。此时,小龙山的红军烈士陵园已具雏形,慢慢地,老百姓就习惯地把小龙山称作红军山啦。

1957年夏,在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关心、过问下,经过地方党政军民的努力,红军二进遵义时牺牲的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的坟墓,终于在城北新街松子坎罗家坟山找到。遵义市人民政府随即报请上级批示同意,在红军山修建邓萍烈士陵墓。1958年9月动工的“邓萍同志之墓”于1959年年初落成,同时,按规划始建盘山车道和登山石级步道。红军烈士陵园此时已初具规模。

1966年,遵义市人民委员会作出决定,扩建红军烈士陵园。此项工程,历时三年,于1969年竣工。扩建后的红军烈士陵园,依山就势,规模宏伟,设计简洁、朴实、大方。整个陵园由陵门、石级大道和墓地三个部分组成。

陵门通宽14米,高8米,四柱三道。门柱顶端饰红旗、五角星和镰刀铁锤图案;门额横嵌“红军烈士陵园”六个红色隶书大字;陵门两边各有一面长15米、宽7米的巨型砖砌水泥墙,墙上白底红字,分别塑毛泽东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论述。

山脚陵门至山腰墓地的高差约50米,由289级宽12米、由红砂石砌成的石级相连,两侧有高约1米的水泥护栏;陵门左侧,建有沥青公路环绕石级上至墓园广场左侧。

墓地居小龙山山腰平台,“邓萍同志之墓”建在墓地广场北面高砌的平台之上,坐北朝南,体量适度,造型大方、肃穆。墓前台阶正中是一个5米见方朝后倾斜的小平台,平台上是一个硕大的石刻花圈。“文革”前,“邓萍同志之墓”为时任贵州省省长周林题写。

“文革”初期,天南海北的红卫兵大串联,转折之城遵义成为朝觐的圣地。除遵义会议会址外,红军山是必到之处。不知谁突发奇想,就地取材,在山上寻来红砂石,勒石刻碑,留作纪念。一碑矗立,众皆仿效。也就十天半个月的功夫,一块块或大或小、或方或圆的石碑,在红军烈士陵园的广场上,一队队、一排排地排列起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人们在凛冽寒风中上山参观。至今,在“青松堂”下侧堡坎上,还可见刻有“革命到底”、“永不变色”、“永保江山”、“继往开来”、“继红”等字样的石头,散砌其间。这就是红卫兵在那个特殊年代留下的特殊纪念。

1984年,为迎接遵义会议五十周年,中共遵义地委决定在红军烈士陵园修建红军烈士纪念碑,并对陵园作大规模的改建,直至1985年元月14日恢复开放。沿石级走上改造后的陵园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设计新颖、造型别致、气势雄伟的红军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碑身通高30米,底部宽6米见方,顶部宽2米见方。碑身正面阴刻贴金的是1984年11月2日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碑的顶端是通高5米的镰刀铁锤造型,造型表层用氮化钛合金圆片呈鱼鳞状连缀,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纪念碑外围是离地面2米高的大圆环,其直径为20米,高2.7米。圆环外壁镶嵌28颗闪亮的银星,象征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1949年夺取政权28年的艰难历程;圆环内壁是四组汉白玉浮雕,分别表现“强渡乌江”、“迎接红军”“娄山大捷”、“四渡赤水”的内容;悬空的圆环由四个花岗岩石雕刻而成的头像支撑。东南侧为老红军,西南侧为青年红军,东北侧为赤卫队员,西北侧为女红军。这四个神情凝重的头像,各踞一方,寓意工农红军,威震四方。而他们所拱卫、支撑的,不就是我们根基牢固的共和国大厦吗?

红军烈士纪念碑的设计者,是时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的著名雕塑家叶毓山,他同时设计制作的还有邓萍墓右侧以再现邓萍牺牲场景的石雕:被湘江河对岸拱安关守敌冷枪子弹射中的邓萍,倚靠在张爱萍的肩上,右臂向前伸出......碑座上镌刻的张爱萍的一段话:“军团参谋长邓萍同志来到前沿,和我一起观察敌情,并对我说.....突然,他的头栽倒我的右臂上,我还没有弄清怎么一回事,他那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殷红的热血已染满我的衣襟。邓萍同志不幸中弹,没有来得及说完要说的话,就悲壮地牺牲了。”这段话,为雕塑作了最好的诠释。

1990年7月25日,还是叶毓山设计制作的红军女卫生员铜雕安放在“红军坟”下方的平台上。这尊4.5米高的铜像,表现红军女卫生员给瘦骨嶙峋的干人小孩喂药的情景。很快,就成了老百姓顶礼膜拜、祈求消灾免难、希望解除病痛的“菩萨”。铜像前的香炉常年香烟缭绕,就连铜像的左脚,也在人们的抚摸中,变得铮光瓦亮。

2014年元月19日,铜像原型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牺牲79周年的日子,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请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黄作林按叶毓山原作重塑的红军女卫生员铜像在原地落成。

这次重塑,改铜皮为铸铜,换混凝土底座为花岗岩,就连铜像前的水泥香炉也换成了铸铁的。不知什么原因,尽管完全依原作而为,没有半点走展,但总感觉少了那么一丝灵气和神韵。不过,这尊新铜像依然时常挂满老百姓祈福还愿的红布条,铜像前的香炉还是青烟缭绕,没多久,铜像的左脚又被来来往往的游人、香客摸得铮铮发亮、熠熠闪光。

2002年8月,遵义市人民政府在将“遵义纪念广场”改建为“凤凰山文化广场”的同时,又对与之相邻的陵园大门、上山石级和环山公路进行过一次改造。将原来的廊柱式陵门和标语墙拆除,换成与《凤凰山广场文化浮雕墙》一样、由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江碧波及其团队“重庆碧波艺苑”设计制作的开放式陵门。此陵门由两组展示红军艰难跋涉、浴血奋战场景的青石群雕构成,命名为《红军烈士纪念群雕》。登山石级也改为青石,并增至316级,石级两边的水泥护栏也换作图文并茂的青石雕刻,静寂无声地把红军长征的故事向游人娓娓道来。

2004年,经中共遵义市委、市人民政府发起,相关部门和个人捐资,在邓萍墓右后侧新建了一面英烈墙。这面英烈墙由28块石碑(请注意,又是一个“28”)联成一体、镶嵌于石壁组成,碑上刻有在贵州牺牲的1338名烈士的英名。前面一块单独标明“红军英烈墙”的石碑,则交代“英烈墙”产生的来龙去脉。至此,英烈墙与陵园西侧安放着若干位无名烈士骨灰盒的“青松堂”相呼应,和陵园正中的“邓萍墓”、还有“红军坟”相映衬,成为红军烈士英灵安息的最佳去处。

前两年,红军烈士纪念碑由增添了新的内容。纪念碑前方居中一块长2.5米、宽2米、高0.7米的汉白玉石碑悄然矗立。石碑正中上方凸起的是一面长1.15米、宽0.88米的红旗;红旗中央白底五星衬黑色镰刀铁锤;下方是仿毛体镌刻“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九个大字,后面缀着一个大大的“!”。汉白玉石碑的左、右、后三方由13根用铁链连接的汉白玉石柱相围。

往昔风光秀丽、引人入胜的小龙山,如今苍松翠柏、葱茏掩映的红军山,因庄重肃穆、颇具规模的红军烈士陵园而为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1986年10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李先念、朱镕基、赵紫阳等重走长征路,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安放红军烈士骨灰的“青松堂”、陈列邓萍、钟伟剑烈士生平的“翠柏堂”,名字就是1991年2月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题写的。

长期以来,红军烈士陵园一直是对青少年和广大市民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每年清明前后,遵义城区的中小学生、机关干部、工人农民、普通市民,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为红军烈士扫墓、祭奠,缅怀先烈的光辉业绩,寄托无尽的哀思,激励自己的斗志。

近年来,市、区党政部门以“我们的节日——清明”为主题,连年在红军烈士陵园组织大型的祭奠、宣讲、演出等活动,以接地气、重成效的方式,在广大青少年和市民群众中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缅怀先烈,不忘历史,牢记使命,面向未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凝聚奋进的力量。

平日里,我们还会不经意地看到一行行、一队队身穿红军军装、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者,他们高举着红旗,一步一步地行进在陵园的石级上,列队于红军烈士纪念碑前,聚集在“邓萍墓”、红军卫生员铜像前,重温入党誓词,向先烈敬献鲜花,聆听烈士英勇事迹......

红军两进遵义城,小龙山上厝忠魂。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责任编辑:王涛立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