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全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向新求质
扬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积极探索“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路径,大力推进集引航、启智、强体、尚美、乐劳为一体的“五彩社区”建设,着力构建虚实融合、多元一体的学生社区“扬立方·蜂巢模型”,着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德大智大气和鲜明扬大烙印的一流人才。
一、织密“一张网”,高标准保障有力度
(一)党建引领持续亮化
强基创优,求质有力。依托“1个校级党建指导中心+30个院级学生党建指导分中心+6个学生党建指导中心社区分中心”“1+30+6”学生党建工作指导体系,协同推进学生楼栋党支部“领航”行动、学生党员“领雁”行动,设立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岗、党员先锋岗,实行党员宿舍挂牌、党员包干责任区、党员先锋监督岗,开展第二届学生社区学生党支部风采大赛、“国旗下的青春故事”等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在社区“亮身份、展风采、做贡献”。先后获评国、省级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近20个,学生党员荣获国省级各类荣誉称号2000余人次。
(二)制度保障持续强化
完善制度,执行有力。学校召开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审议通过了《扬州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标准及工作任务清单》,深化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及支撑保障机制改革,高质量高水平纵深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制定出台《扬州大学“扬帆·云社区”平台数据管理与使用办法(试行)》《扬州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引航导师工作办法(试行)》等8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管理机制持续优化
纵横有序,管理有力。纵向上,扬州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行“校党委统领、校学生社区党工委主抓、学生社区分党工委负责、楼栋党支部落实”的运行机制,做到社区楼宇、楼层、宿舍、学生个人全覆盖,实现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常态化下沉到学生中间。横向上,构建学生社区党工委、学生社区分党工委与各学院联动的育人共同体,打造集网格全面覆盖、多元治理互联的社区服务体系。
二、贯穿“一条线”,高水平服务有温度
(一)青春引航增实力
发挥学生社区党工委功能,每月发布学生党支部政治学习指南,推进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校本文化进社区、进宿舍、进学生头脑,打造大学生红色理论宣讲团、红色讲解团、口述史实践团、校史宣讲团等理论宣讲矩阵。依托“师生+”宣讲团,开展“我们的长征”大型原创思政情景剧巡演4场,惠及师生6000人,相关视频网络点击量超过30万人次。邀请著名作家马博伯庸、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汉龙等大家走进扬大与社区学生交流互动,开展“‘敬文悦读’读书分享会”“师生共读一本书”“‘阅读之星’评选”等活动将思政工作延伸至班级、宿舍、实验室等“前沿哨所”,打通思想引领“最后一公里”
(二)启智领航提能力
实施学风建设推进年、学风建设巩固年系列活动,通过文化引学、督查促学、科创研学、实践励学、海外游学、扬帆升学、教师导学、朋辈助学,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举办“学风领航月”“专业风采展”“学霸课堂”“学术下午茶”等主题系列活动,开展“扬帆·微讲坛——我与学长话成长”系列宣讲报告、“游学归来话成长”系列分享会、“校友领航说”、“学业规划研讨会”等活动共计300余场,覆盖全校学生,极大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强体助航富活力
选聘一批体育运动指导老师、朋辈指导员,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项目提供定制化的指导。定期组织师生在学生社区开展 “超霸杯”篮球联赛、“我和我的导师”球类(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学生五人制足球比赛、24式简化太极拳比赛、第二十九届运动会等体育活动,组织“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宣传活动、学生晨跑打卡、校园吉尼斯系列活动,展现师生风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学生社区通过一系列体育活动,不仅强健了青年学生的体魄,更提升了青年学生的运动乐趣,培养了青年学生团队协作与公平竞争的精神,为青年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尚美护航添魅力
举办社区“公寓文化建设月”学生书画作品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画展、园艺微景观设计比赛等活动,开辟校园花海绿地,提升社区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美育文化。开展“菁扬夜校——‘花·舞’系列课程”,为社区成员提供学习新知、提升自我的平台。举办扬州大学第十届自培菊花展,打造以“在奋斗中绽放青春”为主题的菊花微景观,展现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学校风采。开展“扬大美食节”,汇聚各食堂的特色佳肴与风味小吃,丰富师生的餐饮选择。举办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周系列活动,通过社区市集、工作坊、研讨等形式,为学生群体提供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情感支持,搭建了一个同龄人之间相互倾听、相互支持的桥梁,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在理解与关爱中成长,共同守护心灵的净土,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乐劳续航增动力
依托学生社区实践基地资源优势,实施“大田综合种植训练计划”,让学生参与农作物种、养、收、销各个环节,培养劳动获得感和成就感。开展“庆鱼年——捕鱼狂欢节”,让学生在寒冷的冬季体验劳作的乐趣,感受“自产”的温暖。组织师生在社区“心院”耕培坊开展花卉培育、花艺品茗等劳动体验活动,让其在过程中润心赋能。以楼栋党支部为单位、以学生党员为主体开展“双周义务劳动”活动,进行校园环境清洁、宿舍整理清洁、劳动实践和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文化,涵养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三、落实“一盘棋”,高起点提升有效度
(一)聚焦场域空间再升级
立足老校区物理空间实际,将学生宿舍楼的一楼架空层、门厅连廊和楼宇之间的空地等区域进行整体改造成“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内设党团活动区、研学乐享区、师生互动区、沙龙共享区、资源集结区和青春运动区等功能空间;创新食堂空间改造,打造可切换功能的青创讲堂和青春大舞台;建成“一站式”学生社区“朗月花园”和“心院花园”,美化亮化净化学生社区公寓内外的公共空间,建成“五育”活动平台,为引航导师、长辈导师、学业导师、社区辅导员、生活导师、朋辈导生等六支力量深入学生社区创造有利条件。
(二)聚合育人力量再提质
学校融合六支力量深入学生社区,发挥“引航导师”作用,实施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常态化开展新生代表座谈会、校领导午餐会、院领导走访日等活动;发挥“长辈导师”等“五老”人员作用,定期开展双阳读书会、书画作品展;发挥“学业导师”作用,推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激发学生专业热情和科研兴趣;发挥“社区辅导员”作用,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让辅导员成为离学生最近、和学生最亲的人;发挥“生活导师”作用,开设劳育微课堂,请宿管阿姨、食堂大厨、保安大叔、医护人员等为学生传授生活技能;发挥“领航导生”作用,依据社区内“一生一策”帮扶名单,由学生党员志愿者开展“1+N”结对工作。通过引导社区导师、导生下沉到学生社区,对社区学生进行调研、开展学业、心理、职业生涯等全方位的指导,充分发挥“一线力量”的作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聚力数字赋能再优化
继续优化集80余个服务功能应用为一体“扬帆·云社区”学生事务线上办理平台,逐步完善学生大数据平台,深度融合、汇聚各类平台数据,为每一名学生“一键画像”,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全场景展示、全要素覆盖、全过程监测,进一步提升服务智慧化水平。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对学生科学评价、趋势预警等功能,帮助职能部门、社区导师、导生准确研判、及时预警、科学评价,提升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效能,打造平安校园样板高地。搭建“校长信箱”“24小时心理热线”“后勤服务热线”等多元学生诉求反映渠道,优化完善“学生反映—集中转办—限期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保障师生诉求处理机制有效运行。
未来,学校将全面对标《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要求,针对校区多、学生多、需求多的实际,进一步加大育人资源整合力度,强化学生社区间的资源联用、力量联合、文化联创,进一步提升管理智慧化、服务智慧化水平,持续完善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服务支持体系,深度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全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