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 宣传教育 | 东北师范大学推进“三大工程”培养“四有”好老师

东北师范大学推进“三大工程”培养“四有”好老师

作者:冯鑫/冯鑫 发布时间:2021-10-09 10:06:54

东北师范大学立足师范大学职责使命,发挥师范大学特色优势,将师德养成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落实“三大工程”,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价值选择,弘扬“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精神追求,着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开展“公费师范生”师魂传承工程。东北师范大学作为最早培养国家公费师范生的六所大学之一,充分挖掘公费师范生立志从教、扎根基层,服务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典型事迹,以首届公费师范生毕业十周年为契机,两代师表共育,传承大爱师魂。一是开展“鸿雁励学”系列活动。让已经毕业的公费师范生以书信的形式讲述大学时的求学故事、毕业时的就业故事和工作后的育人故事,鼓励引领师范生坚定立志从教的决心和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人生选择。二是积极推进“师魂先锋队”寻访。我校在首届公费师范生入学后组建起“师魂先锋队”,十余年来学校在队员毕业后定期寻访、持续追踪,将他们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集结成书,邀请优秀代表录制“师魂先锋”微视频,以榜样的力量做好师魂传承和师德养成,引导广大师范生练就扎实精湛的教师技能,育成燃烛吐哺的师德师魂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从教之志。三是推进“桃李新枝”师德育成品牌活动。面向全体公费师范生,以回信精神为指引,通过建立特色师德育成档案,组织师德述职评议会等形式,引导新时代师范生立德修身,将师德从外在的行为规范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推进“四实东师人”品格养成工程。我校建校75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30余万名优秀教师,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教育领域脱颖而出,东师人“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四实品格”受到社会广泛认可,为此我校总结经验全力推进“四实东师人”品格养成工程。一是以文化人育“四实”。紧密围绕回信精神,充分凝练学校75年来文化传承中的师德价值,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推进以“师德师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创作由我校学生作词作曲原创歌曲《师德公约》,在广大师生中唱响了新时代“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的东师声音。创作以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陆家羲为原型的话剧《科学路上坚定的攀登者》,坚定学生“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崇高信念。二是榜样力量讲“四实”。发挥身边可学可做的典范力量,邀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参与录制《东师思政云课堂》,打造线上师德师风教育“微金课”,讲好身边的教书育人故事和学习回信精神的切身感悟。《东师思政云课堂》视频全网累计播放量超200万次,“东师思政云课堂”教育模式由吉林省教育厅面向全省推广。三是挖掘资源传“四实”。挖掘学校老一辈教育家成仿吾、“最美奋斗者”郑德荣等先辈的光辉事迹,由学生作为故事讲述人,创作《东师传讲人》系列原创视频,传承“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系列视频分获省市思政微电影一等奖,工作项目获立中国科协学风建设专项支持项目。

实施“未来教育家”实践育人工程。东北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师范大学,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坚持发展教师教育,80年代走出了一条享誉基础教育界的“长白山之路”,90年代,实施“优师工程”,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教师,进入新世纪,探索“U-G-S教师教育新模式”。当前,立足国家对“四有”好老师的新要求,面向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新需要,我校全力推进“未来教育家”实践育人工程。一是构建“未来教育家”实践育人共同体。围绕教育实习、支教助学、红色体验和企业实践等形式,构建“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实践育人平台,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建成“未来教育家”实践育人共同体,将回信精神中“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组建“未来教育家”实践育人宣讲团。以“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组织开展“寻访优秀教师,坚定师魂信念”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完善大学生“乡村振兴、支教助学”计划,组织“万人百村”教育大调研实践活动,把握国情教情。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中选择表现优秀、成果突出的团队及个人进行典型案例的集中展示,分类别组建师德师风宣讲团,结合实践经历,交流学习回信精神的心得体会,共享实践成果,夯实“未来教育家”培养成效。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东北师范大学立足师范大学职责使命,发挥师范大学特色优势,将师德养成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落实“三大工程”,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价值选择,弘扬“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精神追求,着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