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以“三个注重”开启文化育人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的要求,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创建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东华大学把建强思政工作体系和抓实文明校园创建相结合,通过“三个注重”不断凝聚文明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东华实践”,以文化新人、以文育新人。
注重构建“大文化”工作体系。学校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为提升文化育人质量夯实基础。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明确目标任务,努力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水平落实。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二级单位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抓手举措、注重改革创新,形成“大文化”工作的强大合力,不断推动文化建设、文化育人落地见效。二是坚持“大思政”和“大文化”体系“双线并进”。强化师生理论武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筑牢文明校园建设的政治基础。学校以三个“第一时间”高质量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掀起热潮,切实把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迅速成立校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校党政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得者、优秀青年教师等纷纷走上讲台,党委书记带头首讲。“送课上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向基层延伸、向师生拓展。基层单位紧贴学科专业实际组建二级师生宣讲团,开展特色化宣讲宣传,让师生的理想信念锻造冒热气、接地气。三是坚持创建文明校园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双管齐下”。学校始终把创建文明校园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领域,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和检验立德树人成效的实践方法。召开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全面落实“六个好”创建标准,通过生动的创建实践振奋精神、汇聚力量,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组织开展“学习二十大 创文明校园”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各二级单位准确把握文明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聚集特色亮点,突出共建共享,实现学校事业和师生发展的同向激励。
学校召开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
注重创新以网育人载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创新载体打造网络育人主力军,把握网络育人主导权。一是创新融媒体传播,主动抢占网络思政主阵地。依托学校融媒体矩阵,推动院校两级新媒体联动传播;举办新闻舆论素养培训班,以网络直播、视频微课、优秀博文等形式奏响网络育人主旋律。学校官微、“青春东华DHU”荣获全国高校百强媒体,获评“全国四星级易班工作站”、上海市“优秀易班工作站”等。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教育部及上海市易班示范基地的网络思政工作领头羊、排头兵作用,依托上海市网络育人共享基地,举办上海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论坛暨高校网络文化内容建设专题培训,上海高校(松江片区)网络班级大赛、上海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沙龙等,探索构建区域化网络育人联盟。二是打造红色网络文化空中课堂,把握网络育人主导权。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等主题开展特色鲜明、深入人心的网络学习教育活动,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系列党史专题直播10期,上线“中国共产党党史微课”42个并文化素质类选修课,推出“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思政直播专栏,邀请知名人物、专家学者、朋辈榜样进驻思政直播间线上发声。获上海市高校学生理论宣讲微课程比赛二等奖,宣讲作品被纳入上海高校学生理论宣讲优秀微课程作品库,并在学习强国平台重点推广,展现出东华学子用理论宣讲宣传践行新时代新思想的青春风采。三是培育网络文化工作室,打造网络育人主力军。以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滋养网络空间,易视传媒网络文化工作室、“典”亮校园-学生网络普法工作室立项,青春东华DHU网络文化工作室、DHU小管家校园网络文化工作室分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立项培育。孵化了“青年面对面”“东华国旗班”“DHU法律加油站”“易视传媒”等20多项网络文化育人品牌项目,用贴近大学生的网络话语表达方式传播东华声音,营造积极正向的网络文化生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领雁先锋”学生宣讲团推出“战疫”红色微课,易视传媒网络文化工作室上线“嗨,你好吗”战疫频道系列微视频,传播抗疫正能量。四是原创校园网络文化作品,打造网络育人最强音。每年开展全校性网络文化项目评比、网络文化作品征集活动,推进“名站名栏”“名师名例”“名篇名作”建设,积极创作充满正能量的网络产品。广泛组织动员师生创作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获第四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一等奖、首届上海大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科普漫画大赛一等奖,50余项网络文化作品斩获佳绩;十余篇论文在上海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论坛中获奖。
学校举办上海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论坛
注重搭建以美育人平台。学校紧紧依托特色学科和文化底蕴,持续打造校园文化精品,纵深搭建以美育人平台。一是打造校园原创大师剧《钱宝钧》并列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师节、新生入学、新教师上岗的教育观摩必备内容。《钱宝钧》剧于2015年9月首演,被选为主打剧目献演上海市庆祝教师节主题活动。至今已线下公演17场,在新冠疫情下改为线上展演,覆盖观众5万余人次,该剧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的生动教材,一次次在艺术舞台上书写为人为学为师之道,润物无声地给师生以人生启迪和价值引领,受到社会公众及媒体好评。二是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57所参与院校之一,学校已举办9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修班。依托上海的文化艺术资源,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为目标精心设计课程,将经典赏析、跨界切磋、实践合作、参观访问、市场调研等课型交错搭配,让学员在学识、眼界、技艺上均得到提升。在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传统刺绣工艺设计制作水平、促进刺绣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的同时,东华师生致力于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推动传统工艺传承发展、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在坚持守正创新中育人育己。三是依托特色学科,举办“环东华时尚周”,搭建以美育人特色平台。依托设计学科连续19年举办“环东华时尚周”,传承海派文化、助推自主品牌、助力上海“三都”建设、服务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东华“设计+”“时尚+”为主题,探索学科发展新路,培育有“东华特色”的时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需求。通过专场时尚设计动态和静态发布及论坛讲座、创意集市、专业评选会、就业推进会等展现以美育人成果。四是着力加强美育教育,成立大学生美育教育实践基地,探索美育新模式。基地建设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艺术文化素养,将艺术教育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到德育、美育、智育之中。校地共建基地旨在建设高品质美育互动平台、打造以点带面的多层次育人平台、以尚美为抓手打造美育时尚平台、以深化合作打造美育浸润平台。与上海多家艺术馆联合举办的音乐音画、设计展通过线上线下展播,美育成果在校内外得到进一步普及,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育人实践成果获教育部、中新社、上海教育等广泛报道。
学校打造原创大师剧《钱宝钧》 上好校史育人“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