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四位一体”构筑研究生实践育人体系
福州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实践教育,把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强化党建与思政两个引领,建好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聚力产教、科教和创教三个育人阵地,实施“三项工程”深耕实践育人文化土壤,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两个引领,激活研究生实践育人引擎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推动研究生党支部党员大会与导师组会融合、支部组织生活与学科建设业务融合、支部建设与教育事业融合;优化党支部设置,以课题组、实验室、科研团队等为单位建立纵向党支部,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打造“一院一品”研究生党支部立项,推进党建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深度融合。二是强化思想引领。连续十年改革研究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创建“一主多辅全维”的思政课程体系和“四融双动”的课程思政教改模式,推动学生“理性”和“感性”双重触动实效;举办“明德讲堂”“红帆先锋班”“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系列实践思政精品项目,建立“理论+宣讲+研学+竞赛”链条式研究生思政实践育人机制,充分发挥思想引领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统合作用。3个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名研究生入选“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名研究生入选“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两支队伍,夯实研究生实践育人主体
一是夯实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严格选拔,优先从优秀博士毕业生中遴选研究生专职辅导员;制定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开设研究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课题立项,支持辅导员参与研究生教研教改课题、思政教育研究课题,引导深入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严格研究生辅导员考核,每年开展校级研究生优秀辅导员评选和表彰,树立工作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二是夯实研究生导师队伍。出台《福州大学关于进一步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通知》《福州大学研究生和导师学术行为规范实施办法》等多个导师管理纲领性及配套文件,强化导师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意识;构建“思政教育、学业指导、导学关系、生活关怀、心理健康”五位一体的导师育人体系,建设“德育共同体”,有效破解思政教育与学术研究“两张皮”问题;打造“我和我的导师”“最美致谢”研究生思政品牌活动,队伍建设经验被教育部官网刊发推广,1名研究生辅导员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多位研究生导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等。
三个聚力,筑牢研究生实践育人阵地
一是聚力产教融合。创新办学模式,创建泉港和晋江模式的校地企联合办学模式,将学院、实验室办到产业集群区,把企业研发中心办到校园内。设立“定制化”专班,开办中化专班、万华专班、“瑞芯微”班,以订单式培养产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成立博士科技服务实践团,连续10多年选派博士服务团到基层、到工业生产一线、到企业车间开展实地调研,让研究生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地方的发展优势。二是聚力科教融汇。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卓越工程师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等依托,强化“三全育人”,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大学科群,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广小班化混合式教学。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术育人特色。构建“科研基础、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一体化的科研训练体系,深入推进协同育人。三是聚力创教融通。学校将“双创”活动贯穿本硕博培养环节,创建“一轴四融入”创教融合体系,以创新型人才为轴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和教学模式。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引导研究生在坚定理想信念中脚踏实地创新创造创业,促进产学研合作、学科竞赛、学科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三项工程,涵育研究生实践育人文化
一是实施“弘扬科学精神”工程。开展“导师掠影”“名师访谈”“导师面对面”等活动,打造大型原创舞台剧《嘉木留芳》,建设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组建嘉锡精神宣讲团,弘扬卢嘉锡等老一辈优秀学者的科学家精神。二是实施“丰富学术视野”工程。举办600多期《嘉锡讲坛》、800多期《东南周末讲坛》、100多期《心灵讲坛》等品牌论坛,邀请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做学术讲座,扩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开辟《冠生说道》优秀校友大讲坛,开展系列朋辈学术沙龙、论坛经验分享活动,拓展研究生实践阅历。三是实施“创新实践锻炼”工程。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展馆和创业孵化空间,多维度开展研究生科技竞赛分享活动,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10次晋级ICPC全球总决赛、5次获得ASC总决赛一等奖,多次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