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聚焦源头,分层递进——打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
浙江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要求,认真落实教育部“提升党建引领学校基层治理水平,打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的部署,不断从“枫桥经验”中汲取治理智慧,将“枫桥经验”与校园治理现代化相结合,引领更高水平平安校园建设。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高信访工作质效”,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投,形成了富有高校特色、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师生实际的分层递进纠纷化解体系,立足源头预防不断提升安全治理水平。
在理论研究、思想引领中指导发展实践。学校与诸暨市人民政府共建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创新“枫桥经验”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体系和标准应用体系建设,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孵化对接,打造基层社会治理重要研究智库。光华法学院成立学生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室,致力于以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学科思政育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不断创新传播方式,通过微课宣讲、主题展览等形式,走进班团、党支部宣讲,走进思政课堂分享,走进校院二级学生会、研究生会干部培训,丰富党员培训教育和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形式;多次举办“枫桥经验”理论研学活动,举办浙江大学第二十二届法文化月系列活动,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党团知识竞赛,邀请深耕在“枫桥经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学生社区治理”三人谈,与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6所法学院校联合开展“枫桥经验”联合宣讲,举行“枫”景这边独好·枫桥经验法治长廊活动。
浙江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成立仪式
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室导师聘任仪式
在倾听心声、收集校情中找准急难愁盼。校院两级积极建立健全联系师生群众制度,广泛听取师生群众意见,深入了解师生群众所思所盼。实行“书记有约”“校长有约”和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安排校领导定期接待师生群众来访及下基层走访,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化解各类信访事项。安全保卫处开展7期“平安校园大家谈”座谈,积极搭建部门与师生对话沟通桥梁;为部门院系全覆盖配备“党员安全管家”,联络院系办公室、辅导员等对接安全需求;成立捕“舆”小分队,线上收集师生诉求。电气工程学院探索“党建+信访”的工作新格局,坚持师生为本,及时回应师生诉求,建立健全信访信息分析研判、重大信访问题协调处理、联合督查等工作机制;定期举行“院长有约”“书记有约”等专题系列活动,设置班子成员工作日坐班值班制并及时公布安排,师生有困难有情绪可直接反馈学院;定期组织系所“红色午餐会”,学院党委列席指导基层党支部支委会,集中听取党支部意见;班子成员常态化下基层调研听取意见建议,近五年累计下基层超六百次;班子成员经常性与师生谈心谈话,近五年累计谈心谈话超千人次。
“书记有约”活动
“校长有约”活动
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中促进依法治校。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章办事,形成有据可依、有制可循、遇事找法的浓厚氛围。信访办公室修订完善《浙江大学“书记信箱”“校长信箱”管理办法》《浙江大学信访工作办法》,提高接诉即办效能;发布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相关文件,推动依法推出一批疑难信访事项。制定校内调解工作规范,明确受理范围,落实“排查—研判—回访”三张清单,既抓日常,又抓非常,广泛掌握矛盾纠纷苗头,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及时评估风险,及早发现提前介入,推动闭环治理。
在多元参与、共建共治中创新治理格局。学校积极凝聚校内外多方力量参与校园治理工作,全力打造校园治理共同体。升级调解空间,将原有的安全培训屋软装改造升级为“平安校园工作室”,营造“一张沙发一杯茶,心平气和解诉求”的轻松氛围,师生体验感大幅提升,实现了师生诉求现场一站式受理。建强调解队伍,特邀热心学校秩序维护的退休中层干部、退休公安干警为调解专家顾问,发挥驻校派出所优势,组建警校联动的校园调解专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治理,组建“青枫调解”志愿服务队、成立学生平安校园协会,面向全校设置工作室热线和公共邮箱,接收校内师生的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需求。学校还设立了平安校园建设基金,支持平安队伍建设,并对在发现和化解校园风险中做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予以奖励。
“平安校园大家谈”座谈会
浙江大学找准高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切入点与落脚点,着重立足于预防层面,持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通过完善多途径的师生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夯实多维度的信访调解制度体系,组建多圈层的矛盾发现调解队伍,凝聚起了强有力的源头化解合力,有力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安全治理格局。学校将继续以师生为中心,以源头化解为重点,争取为在高校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浙大成果和浙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