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构建“四位一体”治理体系,绘制校园新“枫”景
西南政法大学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到学生社区治理和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中,强化党建引领“一面旗”,织密楼栋育人“一张网”,凝聚多方联动“一股劲”,化解矛盾纠纷“零距离”,构筑“1110”校园安稳防控体系,全方位立体化推进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着力实现“阵地不动摇、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绘制了一幅具有西政辨识度的平安校园画卷,学校连续多年获评“重庆市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
一、唱响主旋律,强化党建引领“一面旗”
学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治理有机衔接,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学生园区每一个神经末梢,持续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让党组织成为事业发展的“主心骨”。始终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在3个校区的6个学生园区设置6个园区党工委,选派6名第一书记专职负责园区工作,让党旗飘扬在每一个楼栋。学校党委统筹部署“三个一”结对师生服务发展行动,构建师生联动、党建业务联动、学做联动的工作机制,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让社区网格成为感知矛盾的“前哨站”。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团组织网格化,在31个学生楼栋设置功能型党团支部,实行“专职组织员+职能部(处)长”的双楼长制。将学生工作及各职能部处工作延伸到社区网格之中,每周二下午定期开展“楼栋成长咨询室”“面对面调研进行时”“园区有约”师生座谈会等活动,贴近学生,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契机,加强学生社区党团组织体系建设,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全面了解校园“社情民意”,更好解决学生“急难愁盼”。
让党员骨干成为化解矛盾的“排头兵”。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倡导党员骨干常态化深入学院、班级、楼栋,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彰显党员师生的旗帜效应。
召开楼栋功能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
二、念好生字诀,织密楼栋育人“一张网”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尽心竭力为学生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围绕学生,建好机制,创新管理。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强化软硬件基础,突出育人重点,建立制度规范,落实各方责任,在学生社区搭建“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横纵交织组织架构,形成“以学院管理服务为主,以楼栋管理服务为重要支撑”的条块结合学生工作创新机制,着力构建社区网格化协同育人治理体系,逐步实现学生社区多方共管、共建、共享、共融。
深入“一站式”学生社区调研
关照学生,深入一线,贴近人心。全体学院党委副书记和一线专职辅导员入驻学生楼栋办公,落实辅导员向所在园区党工委和入驻楼栋分别报到的“双报到”工作机制,常态化走访副书记和辅导员楼栋办公室,发布辅导员楼栋工作标准,从思政教育、党团建设、安全稳定、文化建设、服务管理等五个方面对辅导员入驻楼栋后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明确。推动校友力量等育人资源融入学生社区、走到学生身边,联动各园区党工委启动首届“美好寝室”评选,开展学生社区羽毛球联谊赛、宿舍文化创意大赛、寝室文化节系列活动,更近距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服务学生,群防群控,共享共治。组建“1+N+X”创新学生工作团队,精准对接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需求。探索校园安全教育新模式,建成“学生—班级—学院—学校”“学生—寝室—学生楼栋—社区—学校”多级防范体系和“多维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体系,第一时间遏制各类风险个案向涉稳安全事件转化。激发寝室长队伍活力,广泛吸纳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积极参与校园治理,坚持全员育人和自我管理相结合,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校园治理体系。
学校领导带队开展校园安全检查
三、坐稳枢纽站,凝聚多方联动“一股劲”
学校坚持以学生社区为中心枢纽,下沉各类治理资源,与学生社区建设同向同行,全力推动“枫桥经验”在校园里落地生根。
夯实队伍建设,凝聚专业力量。充分发挥“法学+”“安全+”等学科特色,吸纳、聘任专任教师、社区民警、医院医生、后勤服务人员等担任学生成长导师,着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复合型、多元化安全防控师资队伍,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安全防护意识。
构建协作机制,畅通联系渠道。协同属地街道、社区等多部门积极探索校地融合治理新模式。协同属地交管、刑侦、反恐、消防及反诈中心等多警种,搭建“和谐花工作站”等合作平台,联动排查并积极化解各类校园矛盾风险纠纷和隐患。以“军”“校”合作为路径,大力丰富国防教育的时代内容,发挥高校与部队资源优势,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每年邀请部队进校园组织开展新生军训,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宣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在军训过程中融入消防演练、反诈讲座、逃生演习等安全教育内容。
辖区派出所民警进校园宣讲
贴近学生需要,关爱学生健康。建立医校合作机制,积极与重庆市内三甲医院联动,开辟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绿色通道,便捷满足学生的门诊、评估、复诊、住院等需要。建立社区心理服务联盟,立足社群心理需要,编制发放心理自助手册,开展心理咨询、团辅、讲座等活动。依托楼栋,建设“毓秀阳光”学生心理工作站,开展楼栋心理团辅、心理健康主题交流等活动,利用情绪调节放松仓、AI情绪检测等科技产品舒缓情绪调节压力,全力守护师生心理健康,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AI情绪卸载仓入驻“一站式”学生社区
四、打破信息差,化解矛盾纠纷“零距离”
学校坚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更精准地获取和识别信息,找准校园基层治理的切入点、着力点,更好更及时地回应学生期盼。
师生面对面——调查研究进行时
多渠道倾听学生心声。用好以“FM.石瓦坡”平台为核心的“一平台三机制”学生意见建议解决反馈体系,精准掌握全校学生情况,及时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将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软硬件技术提升、安全网络建设,网络平台迭代升级,实现扁平化管理方式,缩短学生和学院、部门之间的交流环节,学生意见建议“一键直达”“一屏办理”,打造沟通互动新体验。
面对面解决学生诉求。坚持关口前移,常态化举办覆盖3个校区的各类学生面对面交流会,职能部门积极主动参与,协同解决学生诉求,形成“整体作战”“协同治理”的良好态势。2023年举办“围炉煮茶话心声”“调研进行时”等面对面活动20余场,及时回应解决学生的各类问题300余个。
“我为师生办实事”——职能部门面对面
全天候服务学生成长。学生事务大厅、就业服务大厅全天候开放,将后勤保障、志愿服务、就业资助等学生校园生活的高频事项安排在两个大厅“一站式”办理,落实“首问负责制”,打造学生身边的“暖心服务站”。设立学生社区学生工作总值班制度,学工、后保、保卫、校医院等单位24小时入驻学生社区。提升校园智能网络、门禁和网络安全建设水平,开展普法和安全教育,完善应急预案与演练,提高学生信息的采集和应用效能,提升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干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