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院系 |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聚焦支部“四力”建设,锻造新时代科...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聚焦支部“四力”建设,锻造新时代科技先锋力量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08 09:47:04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技强国战略,聚焦支部政治引领力、思想感召力、群众组织力、科技攻坚力建设,推动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锻造新时代科技先锋力量,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养创新人才、助力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聚焦支部政治引领力建设,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党支部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强化支部政治功能。支部制定《“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办法》,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升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淬炼。制定网络行为规范准则,组建网络管理队伍,筑牢网络思想阵地,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坚定政治立场。深入落实学院支部互查互学机制,完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推动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二是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支部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深入落实民主评议党员,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支部健全党员发展评价体系,明确培养标准,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支部压实青年委员职责,强化党建带团建,引导团员积极参与党支部活动,增强团员青年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

三是创新学习载体,增强党员教育质效。支部依托信息化手段,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体系。支部参与建设《信·中国》红色书信网络思政品牌,以“见字如面”的沉浸式学习方式,让党员在品读红色书信的过程中感悟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依托“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平台,向支部微信群推送学习资源,开展每日一学、每周一测,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聚焦支部思想感召力建设,坚定科技报国理想

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引导支部成员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树立强国有我的坚定志向。

一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筑牢科技报国思想根基。支部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学习,支部依托主题党日等载体,设立“科研先锋论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内容。引导党员将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在科技攻关中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科技报国理想。

二是创新组织生活模式,增强科技报国责任担当。支部设计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育矩阵,通过举办红色书信研读分享会、赴施洋烈士陵园开展微党课,组织《志愿军:存亡之战》观影及专题研讨等主题活动10余场。通过沉浸式教育启迪学生从历史传承中领悟使命,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力量,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科技强国建设实践。

三是开展支部联建共创,强化科技报国使命意识。联合学工办党支部、机械设计学部党支部开展“师生结对·支部共建”,探索构建红绿蓝研学体系。组织师生赴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向湾村红色文化纪念馆等实地研学,深入枫林镇开展乡村产业调研,前往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东风岚图等企业参观先进科技与发展历程,引导师生在红色基因传承中铸牢信仰,在乡村实践中锤炼担当,在科技探索中拓宽视野,切实提升科技强国的思想认同度。


三、聚焦支部群众组织力建设,壮大科技创新队伍

党支部推动群众组织工作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激发党员示范引领效能,凝聚群众创新合力,为科技强国锻造生力军。

一是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科技新人。支部组织并参演“留法勤工俭学高校展演”思政活动,支部党员化身展览讲解员,讲述革命先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事迹,活动受众500余人。连续四年参与“守望者”支教行动,在长圳完全小学开设科学实验课程思政,累计服务乡村儿童400余人次。带动广大青年学生参与讲教实践,推动科技教育资源向乡村延伸,为壮大科技创新队伍提供助力,相关经验被湖北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

二是搭建学术平台,激发创新动能。支部每年承办“博导论坛”“行业讲座”等学术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前沿科技、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讲座,拓宽科技视野。定期举办学术微沙龙,搭建青年师生交流平台,围绕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深度研讨,激发创新思维。每年组织近千人次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有效激发青年学子勇担“科技报国、勇攀高峰”的时代重任,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强劲青春动力。

三是构建育人生态,促进协同创新。支部与学院创新基地党支部共建,建立“导师-研究生-本科生”三级联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指导机制。支部定期组织开展赛事经验分享会,为参赛团队提供经验指导,促进本研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近三年,支部通过三级联动机制,累计指导大学生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本研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科技自立自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后备人才。


四、聚焦支部科技攻坚力建设,练就强国建设本领

党支部紧扣研究生科研工作主线,引导党员在科研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以实干笃行锤炼科技报国本领,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一是开展科技攻关,增强科研创新实力。支部开展“党旗领航科研攻坚”活动,积极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航发南方有限公司、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近三年,支部成员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2项,发表TOP期刊论文50余篇,1人获评“洪堡奖学金”和洪堡学者荣誉称号,37人次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获评多篇优博、优硕论文,科研创新成效显著。

二是推动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应用水平。支部组织党员深入乡村企业,围绕设备优化、工艺改进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为乡村产业升级注入科技力量。支部党员翁剑博士带领团队创办武汉艾极涂科技有限公司,在涂层材料研发领域取得突破,荣获湖北省“2024年度大学生创业大赛”冠军,获得50万元“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资金支持。

三是传播科技知识,拓展科学普及能力。支部将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传播先进科技文化,推动科学普及事业发展。支部积极参与“云说新科技”科普传播大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前沿科技知识,荣获全国一等奖3项。支部成员通过暑期三下乡、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深入校园、社区和乡村,开展“小实验带动大科普”活动10余次,知识普及受众超千人,用生动的语言让基层群众感受科技的魅力,扩大了科技传播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责任编辑:马静怡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技强国战略,聚焦支部政治引领力、思想感召力、群众组织力、科技攻坚力建设,推动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锻造新时代科技先锋力量,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养创新人才、助力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

温馨提示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