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个融入"推动二十大精神引领内涵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学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及时进行部署动员,明确任务举措,以“三个融入”推动二十大精神引领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全链条融入日常思想建设,推动思想引领“走深走实”
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个人自学”等方式进行全覆盖学习,院党委中心学习组带头研讨学习2次,全院师生集体学习4次,纳入党支部组织生活和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内容研讨学习4次,分部分、分章节原汁原味读原文、悟原理,并结合岗位实际撰写心得体会文章100余篇。
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用好线上平台,利用学院网站、官微、微信群等,建立一体化宣传平台,学院官微推出【每日金句】系列栏目,推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党校联合录制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系列专题讲座视频15期,累计浏览量达1000余次。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邀请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10余名知名专家教授为师生作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就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进行讲解。积极走出去,到农村、社区和学校宣讲,在杨陵区杜寨村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暨‘五联一抓’服务乡村振兴研讨会”,深入合阳县南沟村和杨凌五泉镇官村开展宣讲,累计举行宣讲报告会50余场次,举办“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研究生主题诵读比赛,与学校离退休党支部开展联学联建活动。
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推进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为青年学生第一时间解读、传递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思政课教师责无旁贷。为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教师坚持把时效性、准确性、生动性结合在一起,让二十大精神冒着热气、带着温度,走进思政课堂。
加强交流研讨,以系(部)为单位,举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集体备课会7次,就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脉络、重点和理论创新点,强调立足学生实际,依托教学实践基地,挖掘西农精神与“三进”工作的结合点,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三进”工作新格局。注重发挥团队力量,依托金麦穗思政体验坊、各类线上备课会等资源,扩大交流范围,联合厦门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九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座谈会暨集体备课会”,联合西安医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推进理论交流和资源共享。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课程重难点等,紧扣热点讲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性意义等核心内容,引导青年学生感悟思想伟力,筑牢信仰之基,让思政课“活”起来,让“有意义”与“有意思”同向发力。
全方位融入理论研究阐释,确保服务社会“见行见效”
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加强理论研究阐释。
依托“辅博论坛”“凤岗讲坛”“青博论道”“集体备课会”等学术活动平台,举办“第三届新时代全国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研讨会暨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论坛”等学术活动10余场次,邀请中共中央党校戴焰军教授、北京大学孙熙国教授、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教授、西安财经大学闫团结教授等专家作辅导报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自我革命”等主题进行研讨交流,从专业视角提出真知灼见,推动二十大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深度融合。
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开展研究和阐释,组织动员教师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等有关项目的申报,累计组织申报各级各类项目12批次,先后有30余人次提交各类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