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赓续红色薪火 凝聚奋进伟力——师生同上一堂生动思政课
5月2日至5月9日,全面反映辽宁百年红色传承,深刻诠释辽宁“六地”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的六集电视纪录片《热血河山》先后播出。正值学校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迅速组织全校师生同屏观看,用好思政教育最生动的案例,珍贵的“活教材”,开展强国有我的“点名答到”,师生共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掀起观看《热血河山》热潮,并持续升温。
天涯比邻是同窗,师生携手共学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高度重视,闻讯而令,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由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3个部门发布了收看《热血河山》的通知,明确了收看纪律、学习要求,确保全体师生人人收看、人人受教育,做到时间、人员、效果三落实。无论身在何处,全体辽石化大师生的电脑、手机屏幕都在此期间,整齐划一,调整为同一个画面。以专场观看、集中收看、个人自学、回看学习等多种方式分级、分层共观《热血河山》,并扎实开展交流讨论,让师生们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在学懂弄通领悟真谛中培根铸魂。
时代虽各有不同,青春却一脉相承。在五四青年节刚过之际,这堂既有政治高度,又有实践厚度,更有情感温度的特殊思政课以“青春对话”的方式,让青年学生更清楚自己“从哪来”“到哪去”,也由此明白如何将“小我”融入到新时代的“大我”之中,引发了学生们的强烈共鸣,激发了广大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学生们纷纷表示,《热血河山》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演绎了那个时代心怀“国之大者”的青年们,以热血赴使命,用忠诚护河山,以青春对话信仰,发起震古烁今的运动,重塑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让我们当代青年学子回到过去,见证百年前的“同龄人”对初心和使命的诠释,我们要切实担负起“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责任与使命,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到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从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沿着历史的脉络,我们看到中国一路走来的峥嵘岁月,它规避了教科书式的解说,以充满代入感的呈现方式让固态的、静默的历史文献和影像“活”起来,是一次既特殊又有意义的思政课,发挥了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特殊作用,让我们融情共情,立志在推动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主战场上燃烧青春、奉献青春、成就青春。
回望山河饮甘露,披挂彩霞再出发。有传承、有主题、有主线、有重点、有回顾、有总结、有深情、有号召 ……《热血河山》涵盖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建设的各个时期,发生在辽宁的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影响世界格局的波澜壮阔的重大事件,是一部全面反映辽宁百年红色传承的纪录片精品,又是一部兼具思想性、故事性和艺术性的党史教材。学党史思传承。在学校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5月9日,学校组织读书班学员在俱乐部集中收看《热血河山》,以共同学习党史的方式,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感悟辽宁“六地”文化精神,探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特色之路。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观看《热血河山》,既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要求,也是一堂生动的党课,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用鲜血与生命践行初心和使命,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辽宁实践,在学校助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贡献力量。
近年来,学校根据师生的思想状况,积极探索思政育人体系,多管齐下强化思政教育工作。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特色定位,发挥雷锋精神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与功能,扎实推进“三进”工作,细化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具体措施,坚持“五育并举”,推动思政课、专业课和红色文化育人深度融合,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育人的全过程,教育引导师生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