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红旗渠精神 | 革命精神小故事 | 能干的最小连长——李根山

能干的最小连长——李根山

来源:新乡学院 作者:肖靓玥 发布时间:2021-05-28 14:41:04

许多人知道太行山,但不知道河南林县就处在太行山东麓的南端;许多人知道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但不知道红旗渠就是成千上万当代愚公劈开太行山的壮举。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十分困难,由于干旱,产量绝收,甚至出现人相食、易子相食的情况下,林县人民苦干十个春秋用血肉之躯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筑成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成为生命渠、幸福渠,而李根山就是红旗渠建设过程中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


图一为千军万马战太行

李根山是东姚镇老里沟村人,1945年出生,曾先后在村里担任团支书、民兵营长、村支部副书记、支部书记等职。当年,他曾是红旗渠工地上年龄最小的“民工连长”,多次受到总指挥长的表扬。


图二为李根山带领民工修渠现场

1964年4月,时任东姚公社老里沟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年仅19岁的李根山,带领老里沟大队30多名劳力,参加红旗渠第四期工程建设。老里沟大队的任务是垒砌阳耳庄村北山上一段长30米的渠墙。这段渠线有个大溶洞,需要用石料和石灰粘土和成的破灰泥浆砌填,工程量很大。每天早上,修渠民工4点多钟吹号起床吃早饭,晚上7点钟才下工。有技术的石匠负责垒砌,一般民工则负责从山坡上挖土和破灰泥,往渠里抬垒砌用的石料,从山下往山上担石灰和水。担石灰和水都有定额,每次都要过秤,李根山每次至少都要挑120斤以上,每天都要超额完成任务。


图三为开凿曙光洞

填埋渠底的大溶洞需要用大量石料,必须到远处的山上开采。由于坡度较陡,过程比较吃力,在陡坡上行走也相当危险,李根山让大家从山上往下滚石头,工效提高了几十倍。但是,滚下的石头把部分垒砌好的渠墙给砸坏了,封顶石给砸掉了,他又带领全体劳工重新垒墙。南谷洞水库溢洪道进行加深施工,同时对大坝背水面进行护砌,工程干了三个月,民工们一个月轮换一次,担任连长的李根山却一直在工地不曾休息。当时上下两层施工,其实很危险,上边开挖溢洪道,往往是乱石滚滚,而下边就是民工们在抬滚落下来的石料,有时因为躲避山上的石头,民工不得不时常与滚石赛跑。一有疏忽,就有被乱石砸死的危险。但是,由于李根山抓安全工作很有经验,老里沟大队在施工中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


图四为悬崖峭壁上乱石滚滚

1966年4 月20 日,在庆祝红旗渠一、二、三干渠竣工通水典礼大会上,李根山受到表彰,被评为红旗渠建设乙等劳动模范。在红旗渠支渠配套建设中,李根山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在老里沟大队的山坡上修成了8000多米长的支、斗、毛渠等配套工程,并打成一眼深井,该村粮食产量由建渠前的亩产七八十斤一下提高到亩产500斤以上。林县人民的生活正在逐步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保障,这离不开李根山连长的辛勤付出,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提高工效,减轻劳工负担,直至红旗渠工程竣工通水。


图五为红旗渠修成通水现场

外国人说:“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有人甚至说:“到中国不看红旗渠,等于没到过中国。”红旗渠始于悲壮,终于辉煌。从李根山身上我们看到了令人惊叹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它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意志,团队合作的力量,还有勇于奉献的品质,正是红旗渠建设者所拥有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信仰,也是我们青年一代不懈奋斗的动力。


责任编辑:王涛立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图一为千军万马战太行李根山是东姚镇老里沟村人,1945年出生,曾先后在村里担任团支书、民兵营长、村支部副书记、支部书记等职。当年,他曾是红旗渠工地上年龄最小的“民工连长”,多次受到总指挥长的表扬。图二为李根山带领民工修渠现场1964年4月,时任东姚公社老里沟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年仅19岁的李根山,带领老里沟大队30多名劳力,参加红旗渠第四期工程建设。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