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
朱德挑担子
朱德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是红四军军长、军委书记,中共井冈山前委委员。在极其艰难困苦的井冈山斗争岁月中,他与毛泽东、陈毅等一起,带领广大的湘赣边界军民,抱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不倔不挠,开拓创新,打破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频繁的军事进攻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井冈山斗争时期,朱德是军中最高的长官。在“国军”里,他是名副其实的将军。别的不说,就按“国军”的正常待遇,在当时的月薪挡在800元到1000元。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呢?他没有一分钱的工资收入。他和战士们吃的一样,穿的一样。吃的是红米南瓜,穿的是两层的,甚至吃野菜。发“伙食尾子”,两角一律两角,死角一律四角,朱德从来没有多一分。身为军长,他穿的有时比战士们还要破旧,裤子上打着补丁,穿着草鞋,加上他为人和气,总是胡子拉喳,很难把他与大名鼎鼎的军长联系起来,经常有人认为他是个“伙夫头”。可是,他却严格遵守红军的纪律,带头执行,以身作则,为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
朱德在七溪岭战斗亲自手持机关枪英勇杀敌的事,在当时曾经传为美谈。可朱德听后哈哈一笑说:这有什么!就是剩下一条枪也要打下去,只有打垮敌人才有生路!充分显示了他那种谦和的风范。
战场上,他奋不顾身不怕死;生活中,他与战士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七溪岭战斗归来,朱德在回归的路上看到了一位腿部受伤的战士,走路一瘸一瘸的十分艰难,朱德二话未说,立即下马,把马让给了战士,自己走在前面牵马。为了使战士们更好地掌握军事知识,1928年冬,部队集中在宁冈新城一带整训时,他夜以继日,亲自编写出《步兵操典》、《阵中勤务》两部教材,并且亲自上课,有时还手把手教。杨得志回忆说:“朱德军长平时对人很好,有说有笑。从来没见他发过脾气,骂过人,什么事也难不着他,我们读把它当父母亲看待。”
朱德不但爱兵如子,而且善于带兵。这点,连善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的陈毅也佩服得五肤投地。李克如曾在他的《红军的政治工作》一文中记写了陈毅给他讲的一个故事:“在一次部队作战失利退下来的时候,(陈毅)看到部队战士破坏纪律,乱拿老百姓的东西,他立即就上去指责。那个犯纪律的战士,不但不听,反而扭转枪头放了一枪。陈毅同志对此气极了,把这事告诉朱德同志。朱德同志听后说:‘傻子!打了败仗退下来,战士肚子里饿,违犯了纪律,这时你去批评他,他是不会听的,只有让他吃好,休息好,到第二天集合起来,提出批评才有用处。’由于朱德同志善于带兵,一般作战失利士气低落的部队,经他带一段时间后,很快就会把士气提高起来。”
这个故事很小,却很让人信服。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欲速则不达”。这点,足见朱德的带兵之道。当年红四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受老百姓拥戴,与朱德深明带兵之道是分不开的。
朱德在井冈山
井冈山斗争时期,朱德的工作十分忙碌,但他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很严,每到过组织生活时,他都是按是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准时参加。当时,他的党小组组长叫宋仁绥。宋仁绥见他很忙,有时就没有通知他参加。朱德知道后,批评了宋仁绥这种做法,并且要求安排工作。宋仁绥有些为难地说:“你工作这么忙,这么还好再增加你的任务呢?”知道知道他的好意,笑着对他说:“在党内,没有特殊党员,只有特殊工作,军长也应一视同仁嘛!”宋仁绥见朱军长如此负责,就把两个不太愿意做炊事工作的战士分给了他。朱德接受任务后,多次找到这两个战士谈话,终于解开了他们思想中的疙瘩,安心地留在了后方,还成了模范炊事员呢。
朱德爱兵如子,更爱民如父。在敌人实行经济封锁,军地严重缺盐的时候,他把一包盐送给碧洲的一个老大爷。1928年冬,他下乡检查工作来到桐木岭下坳下村,得知村上苏维埃小修理厂的老铁匠患有严重关节炎,便把送自己的一条夹裤送给了他。俗语云:一枝一叶总关情,物小情谊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