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两路精神 | 典型人物 | 李文炎

李文炎

发布时间:2022-05-09 21:56:18

李文炎:一名战士、一根钢索强渡怒江天险



1950年5月,为了和平解放西藏,保卫和建设祖国边疆,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时任西南军区十八军司令的陈明义,成立了川藏公路修建司令部,并火速组建了一支筑路部队。

1953年中旬,陈明义率领筑路部队已经打通了川藏公路四川路段的全部公路,开始往西藏境内延伸。这时,出现在陈明义与战士们眼前的,不再是崇山峻岭,而是蜿蜒在悬崖峭壁之间、水流湍急的一条江——怒江。

筑路部队多次尝试强渡怒江,均以失败告终。这可急坏了陈明义和川藏公路总工程师李昌源。一天中午,李昌源坐在江边,看着汹涌的江水发呆。江水荡起的波浪此起彼伏,在江心形成一个又一个漩涡。看着看着,李昌源的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

李昌源发现怒江虽然水流急,但是回流多。他想到的这个办法,就是利用江水中漩涡产生的回流,给皮筏艇施加一个继续向前的动力,使其到达对岸。但如果要达到目的,皮筏艇上乘坐的人必须严格控制。因为只有皮划艇重量越轻,那么,水中回流对它产生的推动力才越强。

想到这个办法,李昌源立刻找来陈明义商议。但是,这毕竟存在风险。就在陈明义犹豫的时候,一名战士主动走了过来,说道:“我愿意去试一试。”这名战士名叫李文炎,是筑路部队六连工程班的班长。第一次渡江时牺牲的那几名战士,就是他们班的。出事之后,身为班长的李文炎心里十分难受。

李文炎向陈明义说道:“渡江也是一场战斗,我们班的战士们在上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这个仇,我要来亲自报。这条江,我一定要渡过去。”看到李文炎的决心,陈明义决定批准他的请求。但是,这一次,为了保证战士安全,陈明义特地要求在他身上系上钢丝绳,如果成功过去了,就把绳子系在对岸,这就成了一条拉索。如果再次出现翻船事故,战士们还可以凭借这条钢丝绳,把他从水里拉上来。



经过周密的测算和安排,两天之后,李文炎独自一人坐上了皮筏艇。系好钢丝绳之后,李文炎出发了。他乘坐的皮筏艇在波浪起伏中你,一点一点向着江心的漩涡划去。

果然,小艇刚刚接近漩涡,水流便产生一股巨大的回流力量,推着皮筏艇向对岸冲去。这也是最危险的时刻,稍有不慎,皮划艇便可能倾覆在水中。千钧一发之际,李文炎看准方向,拼命划动手中的船桨。眼看快到岸边了,李文炎一下子站起来,扔掉船桨、纵身一跃,成功跳到了岸上!看到李文炎成功渡河,陈明义和战士们激动万分。

很快,大家就利用李文炎带过江的钢丝绳,在怒江上搭起了一条简易溜索。施工部队在这里设了一个溜索渡口,人员和物资,就通过这条细细的溜索顺利渡江,怒江桥的施工正式拉开帷幕。


责任编辑:王涛立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