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基于铸魂育人知识图谱的思政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牢记2009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校视察时“将个人发展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就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的重要嘱托,积极探索立德树人有效途径,坚持以大思政理念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工大建校百年贺信精神为引领,聚焦思政实践认知体系、场域体系、师资共同体、育人机制建设,构建起多元协同、基于知识图谱的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并取得突出成效。
精准匹配、自主迭代
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思政实践认知体系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格局,学校系统化图谱化建立思政实践育人认知体系,推动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一是突出思政实践必修课程的核心作用。以6门思政课程为支撑,立足学生所在专业开发模块化、多元化的2学分32学时思政实践必修课程群,梳理理论知识点531个,抽取形成思政实践主题67个。
二是建设“三模块”思政实践全知识图谱。以“红色资源、国之重器、行业楷模”三个模块构建知识图谱,形成涵盖549个爱国主义基地、50个国防航天等重大成果、101名产业专家的丰富育人资源。以图谱串起知识点与实践点,实现低年级学生感受认知、价值塑造,高年级学生专业学习引导,毕业生人生选择引航。
三是重视知识图谱自迭代。注重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自迭代,引导学生加入到图谱共建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理论、定选题;用图谱找资源、组团队、论方案,到基地亲身体验;通过探究式学习将学思践悟成果做成视频,上传至平台,成为图谱新资源,在平台共享。每届学生新增图谱资源2000余个。
线上线下、AI赋能
构建多维度全链条的思政实践
教学场域体系
系统化打造课内、线上、校内、校外四大场域,通过以案例证思政、以数据论思政、以专业融思政、以楷模话思政,丰富思政课内涵,改变教学形式,搭建使学生入耳入眼入脑入心、时时处处践学思政的实践环境。
一是构建导师引领、总结复盘、组团互学的课堂教学场域。通过“三查五思八步”实践流程,推动学生树立实践思维、掌握实践方法,实现从知识教育到价值引领的转变。
二是创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思政实践信息化线上育人场域。建设以人工智能信息化平台为支持的多模态思政实践资源库,精准匹配实践资源991个,累计2.3万余人次线上完成全流程学习,形成百余个“生育生”思政实践案例。
三是建立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红色见学线路等41个校内育人场域。围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民族团结进步、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项打造7个全周期思政实践品牌项目。全校各类志愿服务年均近万人次;开展“一站式”社区特色实践,将思政实践工作与学生社区建设充分融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特色实践,“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10年来号召653名志愿者、面向1200余人次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和生活关怀工作,相关事迹受到团中央领导批示。
四是专项打造思政主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的社会实践育人场域。精选“哈工大中心”志愿服务基地等校外实践场域638个,开展志愿服务特色实践,持续开展研究生支教团工作,累计532名学生参与,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建优配强、合力育人
构建多元参与协同发力的教学共同体
把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主基调,坚持教学改革“主渠道”,全面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创新“大思政”育人格局。
一是坚持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实现思政课教师引领、设计,思政实践跨校区、多部门协同。校党委书记亲自指导,分管校领导、宣传部、本科生院、学工部协同参与,思政课教师集智攻关,推动党的最新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是构建大师引领的大思政校内师资队伍,打造合力启智润心的“名师共同体”。在贺信精神引领下,8位院士、60位名师大家、202位党政干部深入课堂、实践基地交流指导,引领学生准确认“知”、精准践“行”,实现“同题共答”。
三是打造校企协同的高水平思政实践校外企业精英专家团队。依托学科优势、校友资源、行业影响力,引入产业领军人才力量,101位国防航天专家加入思政实践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大师资”队伍共计458人。
立柱架梁、健全机制
构建以“课、践、赛、评”为主的
思政实践育人机制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多元协同打造基于知识图谱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工作机制。
一是结合“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要求,依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实践课”“创业3+3”“大学生职业能力拓展”“专业与趋势就业”等国一流、省一流思政实践课、双创实践课、就业实践课,深化并推广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范式。
二是把握思政课“铸魂育人”主基调,打造系列实践品牌,建立始于大一思政实践课的贯穿本硕博的长效机制。大一思政实践实现全覆盖,衔接贯通本研科创俱乐部、社会实践、就业实践,深挖亮点合力育人。
三是着力推进“铸魂育人”就创赛事。举办参与校“国之重器”行业分析大赛、省大学生“行业—专业—就业”分析大赛及校“祖光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学生积极创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构建“十百千”实践评选激励机制。完善全校思政实践十佳、百个重点项目、千名优秀实践团成员评选奖励机制,“以优促优”激起“创先争优”千层浪,带动更高质量思政实践,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通过14年的系统化改革实践,学校思政实践教育教学实现了五个转变:学生实践认知从零散式、随意式走向以“红色资源、国之重器、行业楷模”知识图谱引导下的体系化转变;育人资源从传统的分散式、封闭式进入到基于人工智能平台的师生“共建”图谱的资源自主迭代转变;思政实践教学从“两张皮”到有效与思政理论课相辅相成的教学成效转变;思政实践场域从课堂内走向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融合,学生实现时时处处沉浸其中的转变;师资队伍从思政课教师扩展到院士大师、党政领导、行业专家,在运行机制保障下实现了合力启智润心的实践“教学共同体”之变,教学成果如下:
一是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自觉更加强烈。哈尔滨工业大学投身国防航天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给予高度评价,学校先后荣获“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核工业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实践品牌“研究生支教团”工作持续开展,累计参与学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作为高校代表在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部署会做典型发言,多名学生典型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多项国家级奖励。近三年,投身国防航天的毕业生人数达到4801人。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在2023年用人单位对学校满意度调查中,对学校人才培养整体水平满意度为98.33%,对哈工大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为98.35%。
二是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质量与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学生实践团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金奖、银奖多项;共青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多项国家级奖励。
三是成果研究取得一批示范性实施方案和实践成果。哈尔滨工业大学形成实践教学改革方案4个,起草制定7个校级制度,推动实践体系运行。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一等奖1项;思政实践教育体系入选工信部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百佳案例。
四是成果体现重要辐射推广价值,并得到各方高度评价。团队教师多次受邀在全国会议上做主旨报告,累计3万余人次教师受益。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先后报道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人民日报》以“在哈工大,思政实践课是一门必修课”为主题报道了学生们在学思践悟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情况。《光明日报》以“善用‘大思政课’”为题报道哈尔滨工业大学思政实践教育情况。《黑龙江日报》称之为大思政课的“哈工大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