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服务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资源库 | 思政精品项目案例库 | 实践育人 | 合肥师范学院:“小先生制”模式下“行知学堂”育人探索与实践

合肥师范学院:“小先生制”模式下“行知学堂”育人探索与实践

来源:合肥师范学院 发布时间:2024-08-21 15:34:12

近年来,合肥师范学院立足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等重要论述,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全面融入办学育人各领域,凝练确立“举行知旗、创师范牌、走应用路”的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以行知文化为主线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和践行机制,推动教育家精神在师范院校落地生根。2012年以来,连续组织大学生深入城乡开展以弘扬“行知文化”为主线、以践行“小先生制”教育思想为主旨的公益“行知学堂”,为农村留守儿童筑梦“七彩假期”,成为学校“青字号”育人品牌。12年来,学校累计建设“行知学堂”4305个,直接参与“小先生”18140人次,服务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72033人。学堂建设地点遍布安徽省16个地市,遍及全国15个省市区,获得广大群众普遍欢迎和好评,“行知学堂”先后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全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精品项目、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大典型等表彰,学校连续五年获评全国“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行知学堂”实践项目先后得到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报道500余次。


搭建“行知学堂”实践育人项目平台

积极推动项目落实落地

建成以“教师技能训练中心”为主体的实验实训平台。学校设立师范生实验实训专项经费,建立以1个校级、11个院级师范生技能训练教室为主体的专业化教师技能训练中心,包含普通话模拟测试与自主学习室、微格教学训练室、CAI课件制作室、书法技能训练室,为师范生及“行知学堂”小先生提供普通话训练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

依托“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搭建课程理论支持平台。学校承接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建有全国高校第二家学陶馆,深入开展“学陶师陶”活动,不断优化行知文化育人机制。构建以师范生培养为主的“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课程体系,积极做好“实践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三篇大文章。依托《行知研究》杂志,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动员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行知学堂”指导教师积极申报研究课题,丰富“行知学堂”实践育人项目的理论支撑。

搭建以校地合作为主体的“行知学堂”实践育人基地平台。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育人基地建设,12年来学校已经与各级政府、中小学、社区等合作创办了203个“行知学堂”实践育人项目基地。与全省部分地县级政府、社区以及村委会等单位紧密联系,持续推进校地共建“行知学堂”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典型引领作用的示范“行知学堂”。
图片

基地学堂前,“小先生”和小学员合影


搭建“行知学堂”实践育人体制机制

努力提升实践育人质量

构建“党委负责、齐抓共管”的项目领导体制加强组织领导,组建“行知学堂”实践育人项目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宣传部、校团委、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校团委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各二级学院具体实施的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
图片
暑期“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构建“标准引导、专业塑造”的实践育人机制。制定“行知学堂”实践课课程标准,对标师德规范、教师情怀、教学能力、综合育人、沟通合作等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班级管理、心理辅导、活动组织、家校共育、乡村民俗和调查研究的知识与能力。召开指导教师和“小先生”培训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做到课前有方案,课堂有教案,课后有总结。每年活动结束进行“行知学堂”活动总结交流,评选表彰先进典型。
图片

“小先生”同小学员同上体育课


协同多方力量

构建实践育人新机制

构建“校地合作、多方参与”的基地建设机制。经过多年探索,学校建设四类学堂:一是与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资源相结合建设一批专项学堂。二是以校地合作为基础,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设一批常态化、规范化学堂。三是以学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建设“研究生行知学堂”。四是学生暑期返回家乡,自行组队依托当地社区、村部等场所开设“行知学堂”。

构建“全程指导、资金支持”的育人保障机制。学校高度重视“行知学堂”实践育人项目,强化顶层设计,定期听取汇报,设立专项经费,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各二级学院均注重对“行知学堂”实践活动的动员和指导,为每个团队配备指导教师,开展全方位专项培训。活动期间,全体校领导深入所联系学院开办的“行知学堂”走访慰问,各二级学院党政团负责人、辅导员均直接负责指导“行知学堂”活动


聚焦“行知学堂”实践育人项目内涵建设

和品牌提升,彰显师范办学特色

服务乡村振兴,留守儿童暖陪伴。立足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学业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提高、身心关怀陪伴等实际需求,扎根乡村村居开办贴合留守儿童成长需要的行知学堂,为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开设“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特色课程,引导小学员认识并了解陶行知生平,感受陶行知教育思想。开展以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行知学堂”主题实践活动,讲述爱国故事,演唱红色歌曲,开展主题宣讲。结合农村地区常见安全问题,开设防火、防盗、防溺水、防雷击等安全教育课程。组织开展家训朗诵、绘画展、徽雕艺术手工作品展。
图片

“小先生”为小学员讲授行知文化


助力“双减”落地,城市托管强服务。着眼“双减”落地背景,以贯穿课内外知识、增长视野见识、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综合能力为目的,开展“日间托管”“课后托管”特色服务。学校积极对接安徽出版集团、安徽供电公司、合肥市内3所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等单位和省内100多个城市社区开展“行知学堂”实践育人项目,提供课业辅导、趣味手工等课程,举办“快乐暑假 阅伴成长”为主题的7期不同主题的夏令营特别活动。

推动专业赋能,课程优化见新招。以优化“行知学堂”课程设计为导向,依托学校特色专业、打造科学办学模式、创新课程表现形式,实现“行知学堂”课程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增加亲和力。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旌德县党委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走进行知学堂,以科普讲座、互动教学等形式向小学员讲授科普知识、自然科学。全国重点团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经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批准,面向青少年开展普通话推广及教学活动30余次。“从‘心’出发”行知学堂团队依托国家一流专业心理学专业,走进多所行知学堂为小学员提供心理小游戏、心理保健知识科普、心理健康状态检测与干预等活动或服务。
图片

“小先生”向小学员讲解安全知识


强化典型引领,培根铸魂重实效。重视发挥“行知学堂”作为推优树典特色载体的育人功能,开展“行知学堂”实践活动全面启动十周年先进典型评选,每年评选“行知学堂”实践活动“优秀小先生”,推荐参加国家及省级示范典型选树活动。“中国好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朱金凤克服身体障碍,连续3年在家乡无为县严桥镇明堂村办行知学堂,累计帮扶130多名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时长1000多小时;“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孙习茹2013年时是行知学堂的小学员,2017年考入合肥师范学院后自己创办行知学堂服务家乡留守儿童,将爱心传递;“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陈瑾琨在宣城市泾县开办“红色精神”行知学堂,结合当地红色资源为小学员带来不一样的课外服务;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获得者曹旺旺连续3年暑假,分赴亳州市、阜阳市、宣城市三地创办行知学堂15所,编著了共计6万多字的实践材料。


责任编辑:马静怡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