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服务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资源库 | 思政精品项目案例库 | 实践育人 | 大连理工大学:构建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1236行走的课堂”实...

大连理工大学:构建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1236行走的课堂”实践育人工作体系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赵显嵩 王旭 发布时间:2024-10-31 15:07:38
大连理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将实践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核心内涵,紧密围绕“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瞄准“学术大师、工程巨匠、行业精英、治国栋梁”人才培养目标,以“大实践”思维深度融合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青年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坚定理想、锤炼本领、服务社会,全方位打造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1236行走的课堂”实践育人工作体系,用实践大课堂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图片
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强化统筹领导

构建实践育人整体格局

学校将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和战略科技力量作为主攻方向,以彰显理工类高校特色的实践教育赋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构建体系化实践育人模式,助力一流大学建设、服务教育强国战略、贡献民族复兴伟业。

构建具有大工特色的实践育人体系。学校将实践育人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要抓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传承大工红色基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两条主线,一体化推进“理想信念、专业素质、社会化能力”三项教育,协同实施“卓越精神涵育、青年拔尖成才、一流课程构筑、专业素质锻造、校地共建联动、社会服务赋能”六大工程,构筑实践育人“大工范式”。

健全学校实践育人运行架构。坚持学校党委统筹领导,校团委、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学生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等多部门协同运行,基层学院具体组织实施,树牢全校实践育人“一盘棋”意识。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建设目标,细化分解任务,制定详细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大对实践育人工作举措、阶段性成效、问题不足的跟踪研判和具体指导。

打造校地协同育人格局。坚持需求导向,瞄准社会实际需求,打造校内协同联动、校地合作共赢的“一体化育人圈”,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构建学校、企业、政府、社区、科研机构联动的五大育人共同体,实现让学校优质资源与社会实际需求融为一体的育人成效。建立教育实践体验基地1315个,实施高水平、高质量校企协同育人,打造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孵化器和科技创新策源地。


优化载体平台

丰富实践育人资源供给

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个性化需求,围绕“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统筹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专业素质教育、社会化能力教育”,为青年学生多元成才、特别是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平台支撑。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统领,让学生思政引领更有高度。实施“卓越精神涵育工程”,铸牢学生思想根基。学校领导带头主讲思政课、开展学术报告、参与典仪教育,深度解读学校科技报国红色基因和老一辈创校先贤的卓越精神。打造“百川讲堂”等宣讲平台品牌,邀请周建平、戚发轫等学术大师,以及国家安全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等知名人士走进校园,形成弘扬卓越精神的浓厚氛围。建立“三早”创新工作坊,汇集189位青年科学家,坚持以科学家身份讲好科学家故事,获评辽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实施“青年拔尖成才工程”,引领学生砥砺奋进。注重对学生科技学术榜样的实践维度评价,创新形式设置颁奖典礼“青年榜样说”,以榜样引领辐射带动青年。成立“青马宣讲团”“博士生宣讲团”,通过理论宣讲激活青年主体动能。近年来,60%的毕业生选择投身科技领域,在大国重器研发、解决关键卡脖子技术问题中贡献力量。
图片
名家大师开展科学家精神报告会


以专业素质教育为支撑,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更有效度。实施“一流课程构筑工程”,实现课堂内外一体设计。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发起实践育人课程化建设,充分发挥课内、课外、社会三个课堂协同作用。依托课程建立全方位评价的6维考核评价制度,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情况作为评奖评优、升本推研、推优入党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社会实践课程获批辽宁省一流课程。实施“专业素质锻造工程”,发挥实践锻炼育人效能。学校依托“挑战杯”等竞赛,开展“揭榜挂帅”创新实践,每年孵化大学生科技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项1000余项。基于“三创融合”教育理念,利用“创意激发—创新训练—创业孵化”平台,在创意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创客工坊建设、创业辅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布局,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强化班,培育出150余支创业团队和45家创业企业。
图片
科技实践团队得到《光明日报》专题报道


以社会化能力教育为落点,让学生服务社会发展更有力度。实施“校地共建联动工程”,形成定向结对互动合力。作为全国首批进行社区实践的高校学校连续27年坚持开展赋能基层“社区实践计划”,每年组织1000余名学生进入大连市140余个社区进行挂职锻炼,开展科普宣传、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工作,经验做法在全省高校应用推广,被《人民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涌现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辽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典型。实施“社会服务赋能工程”,引领青年扎根基层服务奉献。组织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专项实践,引导师生走进祖国西部、走进大山深处,近三年累计帮扶6万多人。在辽宁城乡农村地区探索建立“连理”乡村振兴服务站,组织化开展乡村实训、田野调查,促进乡村发展和项目成果落地转化,以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践行科技报国使命,涌现出“环抱乡村”“西行寻梦”等多个全国百强社会实践团队。创造性开展“为奉献者奉献”项目,2800余名志愿者为一线救灾抗疫人员子女提供线上课业辅导和守护陪伴,总服务时长超过12000小时,获评“辽宁省疫情防控先进突击队”“河南省防汛救灾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图片

乡村振兴服务典型荣登央视纪录片


细化组织保障

推动实践育人长效实施

学校不断完善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在政策制度、资金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输出,促进实践育人工作长足长效发展。

做到政策保障到位。学校印发整体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实践育人体系,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先后配套出台《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评优办法》《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实践课程建设方案》等重要文件,覆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社区实践、创新创业等各环节,为学校实践育人的开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工作指导。

做到投入保障到位。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统筹“一校两地三区”,每年为实践项目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各学院设立支持专项经费,用于孵化和培育本单位实践育人品牌项目。加强校地协同合作,统筹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与社会组织、校友企业资源,设置支持实践育人工作专项资金,实践育人工作人均经费呈现上升态势。对学生设立社会实践专项奖学金,对教师设立参与实践育人的奖教金,把教师参与实践育人工作作为重要参考纳入教职工绩效奖励方案。每年组织召开全校实践育人总结表彰活动,对社会实践中涌现出的优秀师生先进事迹进行充分宣传

做到队伍保障到位。健全指导教师队伍,组建以学校机关干部、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为骨干力量的校内指导教师队伍,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实践教育指导教师资源库。由学校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学院党政领导组成专家库,研究学校有关实践育人的总体规划和政策落实。依托校外教育实践体验基地,选优配强校外实践指导员队伍,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技术骨干、优秀校友、知名企业家、青年科学家等群体,打造一支情怀深厚、本领过硬的校外实践育人导师队伍,为学校实践育人高质量开展夯实队伍保障。
图片
全国百强社会实践团队“西行寻梦”实践团


责任编辑:马静怡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