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 | 牢记铮铮誓言,传承革命精神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赣州市牢记“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嘱托,感恩奋进,交出了一份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组成“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调研团”一行14人,赴赣南革命老区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开展以探访交流、学习体验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书写新时代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群众走进美好生活的壮丽诗篇。
走访先烈后代,弘扬革命精神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全村32名红军烈士,他们努力追求、奋斗的故事凝结沉淀为厚重的红色基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潭头人的精神血脉,引领他们前行的道路。通过走访,调研团成员们认识了参加过革命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的刘棣华,革命烈士后代、抗美援越军人孙观发,红军后代、孝亲敬老的刘国强,等等,他们守初心、担正义,用长征精神,续写着新时代的奋斗之路。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感恩铭记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更要传承好、弘扬好、践行好革命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发展红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如果说绿色生态是梓山潭头的那抹底色,那么红色文化就是这片热土的灵魂所在。有着深厚红色基因的潭头村,秉持奋发的精神,努力推动着红色旅游+绿色产业发展融合,开拓了潭头村发展的新局面。
凭借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潭头社区的有利条件,潭头村以“农户入股分红”形式组建了潭头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打造集餐饮、民宿、特色农产品、休闲采摘、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示范点,并与教育研学公司合作开发村里的红色研学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截止目前游客量近40万余人,实现附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真正做到了大家一起富起来,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调研团还来到了富硒蔬菜大棚基地,据丰沃富硒葡萄基地管理员介绍,其经营模式包括土地“倒包”、入股合作社、蔬菜基地务工、承包种植等方式,带动农户实现脱贫,逐步走向致富的道路。随着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人们崇尚乡村旅游,采摘模式的销售方式逐渐成销售主线。凭借着红色故土的地域优势,当地红色研学产业带动着绿色采摘产业,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了增收致富。
调研团成员帮助村民们挑拣幼苗、搬运化肥,尽管大家都汗流浃背,但是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传承红色基因,播撒红色种子
调研团在潭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与你'童'行”主题活动,给当地的儿童宣讲红色故事、教唱红色歌曲,举行团辅活动。
调研团成员为潭头村的孩子们讲述了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孩子们也积极参与,并与大家分享当地的红色故事。通过聆听革命先烈事迹,让孩子们铭记历史,学习红色精神,更让他们明白,追念先烈不仅是缅怀先烈的崇高精神,也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把对革命先烈的追思化为铮铮誓言,传承并践行这种永不褪色的精神。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调研团以经典红歌《红星闪闪》《我和我的祖国》向孩子们传递浓浓爱国情。孩子们跟着调研团成员一字一句学唱,感受红歌背后的热血力量,在红歌学唱的比赛中十分热情。
情系千千结的团辅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坚持与合作的力量,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们走出舒适圈,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争做新时代接班人。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在《我和我的祖国》合唱声中,调研团圆满地结束了本次活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当代青年更应铭记历史、汲取精华,继承红色基因,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以陪伴促成长,以歌声道离别;祝愿孩子们永远清澈明朗、向阳生长。
成员走在乡间小路上,为先烈后代“送温暖”
儿童的世界很简单
小朋友的笑,永远是那么纯粹
此行调研团成员收获颇丰,了解到当地的历史发展、红色故事、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顺利开展了此次的调研工作。同时通过这七天的相处,成员之间感情更加深厚。
革命的硝烟虽已远去,但是新的时代具有新的困难与挑战,前进道路上仍有不同形式的“雪山”“草地”“关口”需要跨越、征服、战胜。我们要继续发扬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要继续发扬英勇顽强、斗志旺盛的奋斗精神,要发扬胸怀理想、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走好新时代的新长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