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浙江抗疫纪实展上的面孔
手术单、播音稿、日记本……近日,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
“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娇小的身躯,庞大的行李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护士余赛婷,隔着橱窗再次看到这封“阿长”(护士长吕敏芳)写下的送别诗,感慨万千。“当初我清点了自己为数不多的‘财产’,瞒着爸妈偷偷报了名,驰援湖北是我23年里最勇敢的决定。”
在这首为不少人所知晓的送别诗旁边,是余赛婷和其他医疗队员们与98岁天文学家韩天芑老人的合影。感染新冠肺炎后,老先生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是武汉与杭州前后方医疗专家组的共同努力,把老人救了回来。“拍这张照片时,我们还与他相约,要共祝百岁寿诞。”余赛婷说。
展厅里,名为“同心”的雕塑定格了2020年2月4日那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95后”护士陈颖与男朋友隔着玻璃、口罩留下的那个亲吻。木雕作品刀工简洁、细节朴实,取名“同心”,寓意恋人无畏战“疫”的大爱精神。
2020年3月20日,结束隔离的陈颖与男友黄千瑞登记结婚。他们携手看着“同心”这个作品,竟有些不好意思。“现在特别幸福,我娶到了一个大英雄。”黄千瑞说。
浙江省支援湖北省荆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方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刘利民,看着展览橱窗里那些和队员们交流的书信,红了眼眶。
“荆门当时的新冠肺炎发病率、病死率都高于整个浙江省,而我们这支医疗队只有37人,我们能做什么?我给队员们定了目标,我们就是尖刀连,去啃最难啃的骨头。我们用最小的代价打赢了一场局部战争。”
此次的展品中,有一份特殊的手稿——杭州市小江社区“防疫思维导图”。手写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誓言下,树状图细细罗列了社区网格员要做的近百件事,并标注出这些事情之间轻重缓急的关系。
“这是谁写的,太厉害了。”当记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时,身旁一位阿姨笑着说:“这是我写的。”小江社区基层网格员张维亚说,疫情最严峻的时候,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有些住户还要居家隔离,很多人有怨言。“我就做了这个图,发在社区的微信公众号上,居民们一看就懂了。群众不理解、不配合,一定是我们工作还不到位。”
纪实展的展厅里,有一面特殊的墙,定格着黑白的英雄面孔。他们有的身着警服,有的倒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有的不分昼夜投身复工复产一线,他们都是“优秀共产党员”。走过这里的参观者会沉默下来,有的参观者还会轻轻抚摸这些面孔。
“我们从上万件征集的素材中,遴选出130件实物、360余件图片,这是伟大战‘疫’的重要见证,更是人民群众的集体记忆。”浙江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说。
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yq2020/dyx/202007/t20200705_56987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