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特区精神 | 典型人物 | 马蔚华

马蔚华

发布时间:2021-10-14 13:02:02

敢为人先闯鹏城 承前之志写新章

——记深圳改革开放先行者

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中共深圳市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决定对40名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进行表彰。这40名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开拓者,他们代表着那一代披荆斩棘、埋头苦干、敢为天下先的劳动者。深圳大学有一群“拓荒牛”们,与模范人物一样带着深圳特区的精神烙印,走着一条独具开创性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追寻先行者的足迹,接过他们手中的精神火炬,迈步下一段旅程。

马蔚华:始终奔走在“转型创新”路上的“年轻人”

“期待深圳:更新的梦想,让深圳更有魅力;更深的改革,让深圳更有活力;更多的创新,让深圳更有动力。新长征路上,再现新的辉煌!”这份献给深圳特区40岁生日的祝福,来自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他将自己融入新时代,始终奔走在“转型创新”路上的前沿;他带领招商银行十五载,将其由一家区域性的小银行打造成“零售之王”;功成身退后,他又迅速地以“公益新兵”的身份再次出现在“转型创新”路上,永不停歇。

青年时期的马蔚华有幸赶上“恢复全国性高考”政策在全国贯彻落实,他凭借着个人努力考入了吉林大学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那时的中国经济落后,大学的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差,教育事业也因文革的破坏百废待兴。尽管如此,当年考入大学的学生求知欲却十分强烈,学校的学习氛围也非常浓厚,大家都十分珍惜在大学学习的分分秒秒,“小跑着去上课”“天未亮便占座”的事屡见不鲜。大学的求学时光为马蔚华积累了“一生中最为珍贵的财富”。

在吉林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硕连读,拥有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他,注定与金融行业有着不解之缘。在独立经营招商银行之前,马蔚华便以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局长的身份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解决海南发展银行的破产清理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银行破产,可谓是史无前例。这次的工作经验为他任招商银行行长丰富了履历,更是为将来的金融改革创新埋下了种子。



1999年3月,马蔚华正式成为招商银行行长。当时国内银行业普遍倚重高收益高产出的对公业务,而对中小企业、零售业务相对轻视,造成国内银行“同质化”竞争剧烈。面对这一困境,马蔚华敢为人先、另辟蹊径,不断寻找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实现了招行的第一次“转型”——加快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也留下了“不做对公,今天没饭吃;不做零售,将来没饭吃”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观念转变。招行的这一转型无疑是成功的,但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此次转型进入了瓶颈,被誉为“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马蔚华迅速在第一次转型的基础上开始了二次转型——主要是提升管理。虽然在2013年5月8日马蔚华告别了招行,但这一转型至今仍在马不停蹄。

马蔚华说,招行能有今天,要感谢深圳,是深圳给招行的成长“提供了一块沃土”。深圳这所创新之城孕育了招行,更是给马蔚华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 “深圳是一个包容各种文化的城市,她有创新的土壤,有这样一个氛围,特别是容忍失败,包罗各种各样的观点,我觉得这就是深圳充满魅力的最重要因素。”在招行的十五年,他始终携招行与深圳一同转型,招行文化、深圳精神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他的生命中。



告别招行后的马蔚华原以为自己能够有时间打打球、旅旅游、看看小说、哪怕是看一些流行的电视剧。但是,能人总是多劳的。马蔚华交了卸任信之后,就马上接到国内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及时任执行理事长王石的邀约——担任壹基金的理事长。“这事没问题。”马蔚华当场说。但当他深入学习以及了解考察中外慈善事业之后,却发出“做公益比当行长还难”的感慨。

 面对公益事业“做好事还不被理解”“公益行业收入低现象普遍存在,公益人才留不住”等一系列痼疾,他有时会感到沮丧。为了真正地拔出公众不关心和不理解的糜根,他再次踏上创新之路——公益模式与宣传公益的创新。马蔚华曾谈及“公益慈善不仅仅是有钱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这与李连杰提出的“人人公益”理念不谋而合,紧接着为了践行这一理念,招商银行与壹基金合作推出联名信用卡——用户可自愿申请,每申办一张卡,认捐人民币1元;每刷一次卡,认捐0.1元。从而实现人人都可做公益的观念创新。

马蔚华的一生始终与时代同命运,共呼吸,从政界跨入金融,再转战公益,每一步都铿锵有力,坚实稳健。他曾表示“有梦想的人永远年轻”。无疑,马蔚华是最具创新能力的“年轻人”之一。他始终矢志不渝,排除万难,永远奔走在“转型创新”的路上,永远是“年轻人”!


责任编辑:王涛立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