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传承红色基因,铸就蓝色梦想——海鸥剧社 “12345”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对加强立德树人、以德铸魂、以文化人等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教育系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海洋大学海鸥剧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抓“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校园文化建设提能增效行动实施的重大契机,着力构建“紧扣一个主题,抓实两个牵引,完善三项机制,实施四项行动,开展五个项目”的“12345”文化育人体系,奋力实现新突破。
1933年海鸥剧社在崂山农村演出《放下你的鞭子》
思政引领
构建“12345”文化育人体系
完善三个机制,打造有活力、有动力的“海鸥”。一是党团指导机制。剧社现有学生党员8人、共青团员200余人,通过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团支部健全党团组织指导机制,加强社团思想、政治、组织建设,对文艺活动进行政治把关。二是创作排演机制。聘请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晓鹰担任艺术指导,形成了课题化项目化运行的师生联合、校内外协的创作机制和以导演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征集—阐述—审核—试戏—建组—复审”排演机制。三是成员激励机制。剧社成员全部为非艺术表演类专业学生,为激发活力、培养人才,剧社设置“考核—评比—奖励”激励机制,充分鼓励学生开展艺术实践,实现全面成长发展。
振翅高飞
成就92年光荣学生社团
成就崇尚原创、作品等身的“海鸥”。海鸥剧社依托原创戏剧创作征集项目在艺术实践中锻炼创作能力,共创作、改编剧本30余部,形成以《饥饿线上》《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为代表的“红色传承”系列校园剧,和以《海之魂》《山海情》《谁打了我的鸭子》《守望》“海鸥四部曲”为代表的“蓝色梦想”系列校园剧。
成就规范建设、扎根师生的“海鸥”。海鸥剧社是由学校团委指导的学生社团,严格管理,规范建设,每年纳新近百人,成员共200余人,设置排练室4个,学校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创作和演出活动。“飞翔的海鸥”话剧周是海鸥剧社扎根校园、服务师生的品牌活动,自2002年创始至今已连续开展21年,每场观众可达4000余人次,成为全校最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之一。
海鸥剧社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
成就服务社会、影响广泛的“海鸥”。海鸥剧社传承“应国家需要”的创校宗旨,多次开展文艺下乡活动,也受邀登上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大型晚会舞台,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掀起校园话剧文化热潮。积极拓展合作空间,与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保密局等单位开展合作,走进青岛中学、海军潜艇学院等单位展演剧目,《永不消逝的电波》《风声》等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成就成效显著、硕果累累的“海鸥”。海鸥剧社曾获评“全国十佳社团标兵”“全国百佳学生社团”等荣誉称号,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被《光明日报》报道,“飞翔的海鸥”话剧周成果报告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心系山海皆可平》入选全国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精品档案,原创话剧作品在市级以上各类艺术展演中获得奖项十余项。
铸魂育人
以点带面提升文化引领实效
点亮育人底色,厚植家国情怀。红色是党和国家最鲜亮的底色。海鸥剧社深入挖掘党史、校史,充分将红色故事、党史资源等融入校园文化,为广大青年学生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拼搏奋进的文化环境,培养学生坚守理想、担当奉献的政治品格。
激发育人活力,擦亮文化品牌。传承发扬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影响力是激发活力的关键因素,海鸥剧社传承创新“飞翔的海鸥”话剧周品牌活动,突破传统舞台艺术空间限制,实现活动从单一演出形式到丰富立体多元的转变,进一步提升活动质效,擦亮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