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沂蒙精神 | 革命精神小故事 | 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的故事

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4-24 09:37:36

1947年5月,我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地区与国民党整编74师激战数日,最后全歼了这支国民党王牌军队。在离孟良崮不到30公里的小山村烟庄,涌现出了6位支前女英雄。当年她们都是出身贫寒十八九、二十刚出头的大姑娘或小媳妇。1947年6月10日鲁中军区机关报《鲁中大众报》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报道了她们积极支援孟良崮战役的模范事迹,称她们为“沂蒙六姐妹”。“沂蒙六姐妹”这一称谓,当年是陈毅元帅亲自命名的。她们分别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姬贞兰老人清晰地记着自己第一次见到陈毅时的情景,他骑着马,打着绑腿,不知道这个大官是谁,只感觉很平易近人。后来有一天,六姐妹接到通知去蒙阴的野战军指挥部,在那里姬贞兰第二次见到陈毅。陈毅很亲切地询问她们这些日子摊了多少煎饼、做了多少鞋子、有什么困难没有。问完情况,就笑着说,给你们起个名字吧,说叫大嫂呢,你们还有没结婚的呢,叫大姐吧,还有结了婚的,干脆就起名叫“沂蒙六姐妹”吧。从此,“沂蒙六姐妹”的名字就传遍了整个沂蒙山区。她们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人民中涌现的妇女英雄群体的代表,电影《沂蒙六姐妹》就是以她们支援前线的事迹为原型创作而成的。

8785

蒙阴县烟庄村离孟良崮不远,1947年5月初,孟良崮战役打响后,每天都有部队从烟庄村经过赶赴前线。部队进村,需要村民安排食宿、筹备军粮,还需要护理伤员。烟庄村当时只有150多户人家,成年男子都随部队上了前线,连六、七十岁的老汉也拄着拐棍给部队带路去了,各家各户都剩下了妇女和孩子。当时村里留下了一位主持工作的指导员,但因有腿疾,行走不便,加之乡亲们为了躲避敌机轰炸,都疏散到了山沟沟里了,下个通知,都要跑几座山,拥军支前工作根本无法完成。在这种非常困难的情境下,六姐妹毅然挑起了这项重担。她们几个商量合计后,认为只有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任务。于是张玉梅当村长,伊廷珍当副村长,其他人分别担任文书、财粮员等职务,共同挑起了领导全村拥军支前的重任。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为保证战马吃饱喝足上战场,她们扛着杆秤,拿着账本,挨家挨户收集谷草,送到部队驻地。为保证战士有饭吃,她们不知疲倦地运粮食烙煎饼,有时通宵不休息,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曾经仅靠妇女和儿童就完成了把5000多斤粮食从野店镇运到村里,再烙成煎饼的任务。

5月15日一早,村里就开进一队部队,紧接着,担架队、伤员也纷纷到来。六姐妹立即发动全村妇女从山里搬回锅碗瓢盆为伤员烧水、做饭,包扎、护理,精心照料。正当她们忙着护理伤员、给战士们发慰劳品时,区上又连续下达了3项紧急任务,要求5天分3批做出245双军鞋。烟庄村的妇女们毫无怨言,又默默地拿起了针线。为了保证军鞋的耐磨度,一只鞋底至少要纳120行,一行要扎30多针,每针要经过锥眼、穿针、走线、拉紧等多道工序。一针一线中都饱含沂蒙人民的无限深情,沂蒙山人的拥军支前心都纳进了这鞋底里了!沂蒙六姐妹带领妇女们在两天内做了78双军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在孟良崮战役最激烈的时候,六姐妹又接到往前线运送弹药的任务。她们认为这是比较危险的任务,必须由自己承担。50斤重的弹药箱,她们两人抬一个,翻越二十多里的崎岖山路,一直送到前沿炮兵阵地。炮兵战士们看着这群妇女运输队一趟一趟地给他们运送弹药,无不感动落泪。她们却说:“听着俺们运的弹药,在敌人的头上轰隆隆地响,心里比什么都自在。”

876

尚健在的沂蒙六姐妹中的五人在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50周年时的合影

为什么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无怨无悔地拥军支前,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那是因为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人民才坚定信念跟党走,就这样铸就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塑造的沂蒙精神。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1947年5月,我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地区与国民党整编74师激战数日,最后全歼了这支国民党王牌军队。在离孟良崮不到30公里的小山村烟庄,涌现出了6位支前女英雄。当年她们都是出身贫寒十八九、二十刚出头的大姑娘或小媳妇。1947年6月10日鲁中军区机关报《鲁中大众报》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报道了她们积极支援孟良崮战役的模范事迹,称她们为“沂蒙六姐妹”。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