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1 | 读懂中国 | 科学研究 | 微视频 | 中南师说④|刘成敏:汉赋文本的“知识考古”及赋学理论问题研究

中南师说④|刘成敏:汉赋文本的“知识考古”及赋学理论问题研究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发布时间:2021-12-06 14:26:40
简介:赋体较早成为古代学者表达自我的文学机制。在特定语境中,赋体还承担礼乐制度建构的使命,例如汉代武宣之世,“崇礼官,考文章”,奏赋千有余篇,这是赋体繁盛的历史契机,而从国家典制层面看,则说明赋乃礼乐精神之表达,是政治尚文的体现。所以,刘勰《文心雕龙》称赋“体国经野,义尚光大”。这个意义上的赋就不仅仅是文学,更是其他文化形式如思想、制度的组成,而且其因铺陈、夸饰的特点,有时候,赋体所具有的形式的意义或仪式的功能是一般文学样式难以替代的。这样的文学,在古典传统中,可能最为“文学”。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赋体较早成为古代学者表达自我的文学机制。在特定语境中,赋体还承担礼乐制度建构的使命,例如汉代武宣之世,“崇礼官,考文章”,奏赋千有余篇,这是赋体繁盛的历史契机,而从国家典制层面看,则说明赋乃礼乐精神之表达,是政治尚文的体现。所以,刘勰《文心雕龙》称赋“体国经野,义尚光大”。这个意义上的赋就不仅仅是文学,更是其他文化形式如思想、制度的组成,而且其因铺陈、夸饰的特点,有时候,赋体所具有的形式的意义或仪式的功能是一般文学样式难以替代的。这样的文学,在古典传统中,可能最为“文学”。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