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慧: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定位、逻辑体系、理论特质
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定位、逻辑体系、理论特质*
杨晓慧
(东北师范大学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 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逻辑结构可概括为“一条总纲”“三大维度”“九大板块”,集中体现了六个方面的理论特质,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党性原则相统一”、“中场与世界眼光相统一”、“重视理论创新与贴近实践进程相统一”、“顶层设计与底线思维相统一”、“问题意识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思想内涵的深刻性与话语表达的亲和性相统一”。
[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思想定位;逻辑结构;理论特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8)12-0038-0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确保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他在考察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时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谈话中,聚焦教育事业发展牵头制定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中,针对教育领域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的许多重要指示、批示中,给教育领域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点群体、模范代表发出的许多贺信、回信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将这些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整体概括为“九个坚持”,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研究这些论述,不断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于我们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定位
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思想遵循。
1.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概念,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等各方面工作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指导。结合社会发展的总蓝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P36-37)
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蓝图,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相互贯通、有机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2](P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愈发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3]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纵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论述,教育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讲,认真领会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对深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大战略意义重大。
2.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4](P13)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人民立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根本目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道路等基本观点,内在延续和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理论精髓,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创新。特别是在本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和认识又提到了一个新境界。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强调要“坚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是对教育发展政治保证的新论断;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层次,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对教育根本任务的新认识;提出“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必须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这是对教育战略地位、时代使命的新定位;强调“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对教育价值追求的新阐释;基于对中外教育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是对教育发展道路的新要求;聚焦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是对教育发展动力的新部署;等等。[3]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表达,从根本上廓清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境界。
3.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创立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催生和孕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也为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提供了更强的实践广度、现实深度和历史厚度。
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领域,也在十八大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气象,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做出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3]我国教育进入到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新阶段。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正是在上述教育实践中逐渐发展形成的。
二、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始终强调要站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上思考教育。他在全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会议上强调,一所高校一旦在办学方向上走错了,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也长不成参天大树。办大学如此,办教育更是如此。聚焦这一目标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形成了关于教育的系列论述,并集中体现于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概括提炼的“九个坚持”。这“九个坚持”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其逻辑体系可概括为“一条总纲”“三大维度”“九大板块”。
“一条总纲”是指贯穿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理论体系的主线,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系统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文本,他始终是从两个角度来思考教育的。一是从培养人的角度,着眼于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全新命题。二是从办教育的角度,着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强调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办教育追求的目标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内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进程之中。
“三大维度”是指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着重回答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三个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办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心中是否有党、有国家、有民族,是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能否回答好这个问题,是我们办好教育的关键,意义极为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可见,这九个方面,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深化了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是必须坚持和不断发展的重要论述。这是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总指导。
围绕“为谁培养人”,这是一个政治方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P16)我们办的教育就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我们培养的人就要为人民服务、就要为国家民族服务、就要为党长期执政服务。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为谁培养人”问题,并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会议上首次将其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一道作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加以提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等重要观点。这既彰显了我们党办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又进一步凸显了“为谁培养人”的具体内涵。突出强调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高度重视“为谁培养人”问题,也成为了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重大创新和鲜明特色。
围绕“培养什么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3]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毛泽东同志强调“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5](P226)邓小平同志强调“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6](P318)江泽民同志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P24)胡锦涛同志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并从六个方面对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确要求,这是党的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8]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基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考虑,反复强调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紧扣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转变形成的新认识。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围绕“怎样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3]“怎样培养人”是一个时代性课题,需要寻找适切的答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转化,人们对更好教育的需要越发强烈,呈现着多样化的态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思考“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力求达到既有坚定的自觉自信、战略定力,又能满足时代需求、符合时代特点。上述“七个坚持”分别聚焦中国教育发展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发展道路、根本宗旨、根本动力、时代使命、依靠力量等重大问题,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路线图和方法论。
三、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
总体而言,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具有极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和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南,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相统一”。
1.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党性原则相统一
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强调教育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党必须牢牢掌握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权,凸显了鲜明的党性原则,也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治国理政最为突出的特色。同时,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又富有浓厚的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对美好教育的期待和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调中国教育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教育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让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都能看到人生更美好的希望,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党的领导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价值追求,体现出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2.中场与世界眼光相统一
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中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9](P376)办高等教育如此,办教育也要遵循这一最根本的原则。要把中国的教育办好,就必须凸显中国特色,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国家性质决定我们办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办教育最大的特色,也是最大的优势,更是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最大的不同。坚持不忘本来,也要吸收外来,如此方能开辟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中国教育要立足国情,也强调要有世界眼光,要以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态度,推进中国教育走出去,既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又向世界贡献中国教育方案。
3.重视理论创新与贴近实践进程相统一
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是以强烈的理论创新意识为引领,在把握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揭示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看待中国教育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也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相伴相生的,更是在国家社会发展全局中、从改革开放40年伟大历史进程中总结出来的关于教育的理论精髓。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不断深化对教育发展问题的认识,是来自于鲜活的社会实践、教育实践的思想理论,又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检验,是符合中国教育实际的规律性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科学系统的教育思想。
4.注重顶层设计与坚守底线思维相统一
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基于世界教育发展大势、国际教育发展前沿和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对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其思想观点中既有关于教育的根本保证、根本任务、根本宗旨、发展方向、时代使命、发展战略、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和关键性问题的整体设计和通盘考虑,也包括对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的理论阐发和深刻认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思考教育问题时,也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反复强调教育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治久安、后继有人,提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3]这种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统一的思想品格,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政治家思考教育问题的独特视角和高远站位。
5.问题意识与目标导向相统一
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彰显出了直面问题的勇气和魄力。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了系统回答,也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了有力回应。直面问题的同时更注重有效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从来都是紧扣目标展开,使解决问题的答案与工作目标高度契合。比如,在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回答“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等等观点。这就使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具有了极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6.思想内涵的深刻性与话语表达的亲和性相统一
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对我国教育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与之相契合,承载这种思想的话语,也充分体现出深入浅出的鲜明特征,使得原本深奥的思想理论呈现出强烈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召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用喻。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思想观点时,大量运用形象比喻,提升了思想观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钙之喻”“盐之喻”“扣子之喻”“空气之喻”“钥匙之喻”“井喷之喻”“种子之喻”等。二是注重用典。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运用中外典故、诗词,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论述,这些论述对中国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之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等。三是注重用例。习近平总书记常常结合故事和案例来阐述其教育思想观点,充满了浓浓的情感元素。他在谈到教师队伍建设时,常常讲到他本人与授业老师的动人故事,提出“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遇到好老师”,强调要“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等等。这些话语论述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朴实的文风和真挚的情感。
在新时代全面开启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深刻领会用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指导教育工作和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10]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5]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8] 孙春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奋力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J].求是,2018,(19).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0] 佘双好.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J].求索,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