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融合“三全育人”理念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以一流党建为引领,着力推进 “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抓住“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契机,将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入学生生活园区,把园区打造成“党建领航”“师生共融”“成长成才”的育人新平台。
一、打造文化浸润的“育人基地”。
一是用足“三个首批”资源。学院获批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学院党委整合资源,统筹保障,推动育人力量高频度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第一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生态、更优的教育资源、更强的支撑服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打造育人时空。一站式社区既是一个新型园区,更是一块育人阵地。为了强化思想导航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立大志、入主流,有大爱、树大德,讲奋斗、做奉献,学院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寄语、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进程中的伟大精神、厦门大学“四种精神”、校长校友寄语、优秀教师群体事迹上墙;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重开放日5周年等主题教育成果展,着重引导学生强化“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责任担当,致力于把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融入在学生的日常,让同学们时时感受近在身边的精神力量。
二、打造师生融合的“社区课堂”
一是优秀教师示范带动。“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为了推动学科、课堂、教师等向社区延伸,学院党委将最优质的教师资源配置到学生身边,让学生触手可得,同时充分发挥知名教授、党员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引领力”,切实发挥其在育人方面的正向引领作用。教师党员群体主动入驻一站式社区开展“讲党课”“院长面对面”“科学与人生”“导师有约”等活动,吴乔教授领衔的全国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生物医学科学系党支部在一站式社区挂牌示范点,4个教工支部、16名党员教师入驻一站式社区开展联系共建工作。以“学部联动”的方式建立博伊特勒书院导师库,16名专业教师先行入驻;挖掘校外资源,聘请5位新东方名师作为“校外导师”,7名校友作为“创新创业导师”陆续开讲;学院党政领导、班主任、辅导员每周固定一个时间走进园区,通过深入宿舍走访、谈心谈话等方式,面对面与学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指导建议。
二是学生典范榜样引领。学院党委制定了《学生党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在“十大重点项目”中专门支持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项目。生物学科课程难、学业重,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握学生学业需求,以社区活动空间为依托,开展学业帮扶系列活动,建立学生社区学习互助平台,带动广大同学一起进步。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发起“学霸笔记”活动,请学得好、笔记记得也好的同学进行经验分享和指导;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发起“集体自习”、“答疑解难”活动,请学生党员带头、带动其他成绩优异的同学为学业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开展“亮身份、亮承诺”活动,让学生党员在园区树起先锋形象;举办“微党课风采大赛”,学生党员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举行“我与学院共成长”“立足岗位作表率”等主题党日活动,引领更多同学为学院一流建 设做出贡献;选树多位“生命之星”进行展示,让榜样就在身边,铸就奋勇前进的强大力量:范婧雯、吕炳男同学以“盖茨学者”的身份远赴剑桥大学深造,是当年唯一毕业于中国大陆高校的盖茨学者;2019年毕业后应征入伍的路顺同学,是学院2年来的第5位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的典型;敢闯敢拼、齐心协力连续两年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金奖团队,这些都是学生触手可及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典范。
三、打造人人共享的“园区之家”
一是自治管理人人参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学院党委采取了“党建+团建+X”的模式,党支部带头,团支部、学生社团全面参与,根据整个园区的空间划分成各个劳动责任区,共同参与园区环境美化、卫生管理、垃圾分类引导、自行车秩序维护、宿舍文化、行为引导等,在这种高度自治深度参与的氛围下,充分引导学生挖掘自我潜力、发现自身价值,形成学生自治的育人新机制。
二是共享发展人人受益。制定“学在生科”行动计划,重点推动社区育人品牌的建设,相继完成“青春修炼厅”、“青春放映厅”、“青春试验田”、“共享书香”、“创新创业工作坊”等多个共享空间,找准学生园区实践体验的“结合点”,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思想学习生活需要:有的自成小组讨论时政热点,绿野协会在社区开展绿植养护、绿植入寝,主持、合唱、朗诵、舞蹈队在社区开展训练、培训,一场场读书沙龙、创新创业分享在社区共享智汇……一站式学生社区正成为实现学生自主成长、促成个性发展、注重行为养成的多元育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