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以“三进三知”做实做细做活社区思政教育
面对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对于学生社区这一阵地的新要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要紧抓学生社区这一育人阵地,在学生生活场域就近开展思政教育。近年来,同济大学辅导员在学生社区推行“三进三知”工作法,“岗位职责进驻社区、思想引领进驻社区、成长帮扶进驻社区”,做到“学生情况知底”、“学生特点知情”、“学生成长知心”,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浸润式的辅导员社区思政工作微体系。
一、背景与问题
从当前高校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实践来看,不断推进学生社区在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作用,是做好新形势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高校学生社区思政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一)高校学生社区思政工作定位模糊
传统思政工作的阵地在班级或党团支部、在教室、在课堂,而高校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思政工作阵地已经逐步由班团集体向社区、宿舍等学生日常生活空间转移。但是在传统思政工作思维惯性的影响下,对于学生社区这个独立区域中思政工作应该如何开展、机制应当如何建设,重视程度不高。
(二)学生社区思政工作基础薄弱
从学生社区育人队伍的角度,部分社区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育人效果能力不强,无法承担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进学生社区的重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区育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学生社区育人资源的角度,存在一定的学生社区思政工作建设简单化的倾向,低估了学生社区思政工作目标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三)加强高校学生社区思政工作是必然要求
随着高校园区建设的规模化,高校在郊区办学的情况越来越多,学校广大教职工上班形成了集中走教,教师“空巢”、“下课隐身,上课显身”等不利于学生培养的不良现象逐渐显现弊端,师生交流频率越来越少,师生关系逐渐走向松散化、工作化的趋势,给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模式带来一定冲击。
二、方法与实践
(一)辅导员“三进”学生社区,思政工作融入学生生活
1. 辅导员岗位职责进驻学生社区。构建片区、楼宇、楼层、宿舍和学生全覆盖的网格化工作体系,打造“学院—系所—班级”纵向管理与“学院—社区—宿舍”横向服务相互作用的运转机制,网格内形成设岗定责模式。定点划定责任范围,每个社区配备2名社区辅导员,建立全楼学生基本信息手册,掌握所在社区内每一名学生的信息数据。定时在岗值班,每周工作日22:00—23:00在辅导员工作站值班,接待来访学生、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或困难。定期走访宿舍,每月走访不少于4间学生宿舍,并做好走访记录,定期上报走访情况。设立“半小时工作法”,及时收集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安排专人进行汇总并及时处理反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需求,半小时内给出问题有效解决路径。
2. 辅导员思想引领进驻学生社区。推进党团工作进社区,依托社区党建活动室,鼓励党团支部进驻学生社区;开设“学生社区微党课”,丰富政治理论学习内容,鼓励党支部将“三会一课”向学生社区延伸,定期开展党章学习、组织生活等活动。推进主题教育进社区,结合楼宇内学生不同学历层次和年级特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生适应、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等主题教育。
3.辅导员成长帮扶进驻学生社区。打造社区“学业指导社区辅导站”,利用社区学业指导室等开展读书活动、经验交流、朋辈讲堂等,在社区内开展高等数学、结构力学、计算机、外语等基础课程的学业帮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风。充分发挥学长学姐优势,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大学学习规律、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学生选课指导、考前注意等学习指导和服务。开设“社区微沙龙”,组织学术研究团队进行学术方法探讨、学科前沿知识交流和课题研究。
(二)辅导员与学生“知底、知情、知心”,做实做细做活社区思政教育
1.辅导员做到学生情况知底。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在有效引领上下功夫。“一亮身份”,辅导员在社区内挂牌亮相,公开姓名、寝室和工作职责,在工作时间内统一佩戴党徽,签订亮身份承诺书;辅导员宿舍统一挂牌,工作时间内必须在岗值班,工作时间内必须接待来访学生。“二张卡片”,精心设计制作学生社区辅导员联系卡、问题反馈卡,每学年开学初,辅导员向全体学生发放联系卡;在社区公共区域醒目位置处,设置问题反馈箱,定期处理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三个工作群”,每个社区必须建立学生交流群、寝室长群、学生党员群,畅通学生沟通交流渠道。
2.辅导员做到学生特点知情。辅导员与学生“肩并肩”,让思政教育时时、处处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辅导员在学生社区内聚合党员寝室力量,以点带面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社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辅导员学生社区定期走访巡查机制,由辅导员、楼长、学生党员组成巡查小组,对于落后寝室划定责任区,带动敦促进行改善。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强化学生健康生活理念教育。选树文明寝室典范,形成辐射效应,每年面向全校评选“十佳示范寝室”以及“十佳最美寝室长”,通过个人申请、院系及社区推荐、申报寝室答辩等形式产生,在先锋示范作用、优良校风学风建设、寝室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选树学习典型。
3.辅导员做到学生成长知心。辅导员与学生“心连心”,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设立学生思想动态滚动调研机制。由辅导员牵头,学生社区内的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配合,通过定期走访宿舍、组织座谈会、留言板等形式,定期掌握学生在社区内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设立辅导员学生社区周谈话制,每周在辅导员社区工作站接待学生来访,与每一位来访学生促膝谈心,既面对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要求与建议,也面对他们思想的困惑和疑问,在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交流讨论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设立线上社区工作平台,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的关切,使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成为凝聚青年、答疑解惑、传递正能量、交流学习的在线“家园”。利用重大节庆、纪念日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利用身边人身边事的思想共鸣性,营造情感相通、思想相融、师生交心的“心连心”格局。
三、目标与成效
通过辅导员“三进三知”工作法,旨在寻找思政工作与学生生活场域的契合点,将思政工作以更贴近学生、更贴近实际的形式融于学生日常生活,将富有生命力的、充满生机的生活实际转化为教育资源,将教育内容渗透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1.学生入党意愿比例提高。辅导员进驻学生社区,将学生党建工作以更贴近学生、更贴近实际的形式融于学生日常教育,大学生入党意愿提高,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大幅增长,有将近75%的大学生表示有入党意愿,党组织在大学生中的吸引力增强。
2.为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队伍补充强有力的力量。推进学生社区思政工作过程中,形成了一支作风优良、爱岗荣校、服务学生、锐意创新的社区辅导员队伍,他们成为了学校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社区内开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党团建设和主题教育活动等,已经成为活跃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生力军。
3.形成学生社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五个微”体系:
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微体系。设立党员亮相制度,推动党员在宿舍、在社区亮身份、做表率、树形象。将社区行为表现与入党积极分子认定、发展对象考察、预备党员转正等环节相挂钩。推动学院党建工作向社区延伸。依托“对标争先”学生党支部创建项目,专设“学生社区党建”建设主题。
学生社区思想教育微体系。设立学生思想动态滚动调研机制。由辅导员牵头,通过定期走访宿舍、组织座谈会、留言板等形式,定期掌握学生在社区内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设立辅导员夜间值班及宿舍走访机制。社区辅导员于每个工作日的22:00至23:00在社区内值班,接受学生咨询,处理学生宿舍突发事件。
学生社区学风建设微体系。围绕“德智体美劳”的人才培养新目标,以学生党员社区学业服务站为依托,在社区内营造向上好学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以宿舍为单位定期开展学生社区定向越野活动。
学生社区安全卫生教育微体系。鼓励社管会、楼管会学生自治组织参与宿舍巡查和打分,将宿舍卫生安全达标作为个人、集体评优评先的基本门槛。夯实社区安全教育基础,定期组织安全卫生讲座。
学生社区文化浸润微体系。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才培养目标等为主题进行社区文化氛围营造,弘扬校院正能量,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形成品牌的“社区文化节”和“一楼一品”文化建设项目,开展宿舍美化大赛、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加强美育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