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资源库
首页 | 资源服务平台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资源库 |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案例 | 三全育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立足“一站式”学生社区构建“三全育人”立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立足“一站式”学生社区构建“三全育人”立体场域

发布时间:2022-12-30 12:47:5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深化本科生书院制改革为抓手,将“三全育人”贯穿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全过程和各环节,积极探索构建富有西电特色的“全师育人、全程培养、全校协同”的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立体育人场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全师育人,奏响社区育人合奏曲

一是促进广泛“共识”。开展“三全育人”大讨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成立本科生院书院,机构调整、人员重组、流程再造,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书院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责任分工、理顺体制机制,引导全校形成以育人为核心的广泛共识。二是做好队伍“下沉”。建立“辅导员、学业导师、管理干部、领航学长、朋辈益友、心理咨询师、体育教师、联系医生和公寓管理员”等九支队伍进书院制度,全体辅导员入住学生社区每周开展特色主题点名、学业导师定期开展学业指导、管理干部加入书院特色党支部等,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下沉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促进师生良性互动交流,营造新型师生关系,以情理感染学生。三是提升育人“效能”。选聘“国字号”人才担任书院院长,打造“院士进书院”“教授午餐会”等品牌活动,每月定期举办教学名师、专家学者等成长导航报告,形成“转身就是大师、身边就是专家”良好育人氛围。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近60%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构建“1导师+4研究生+20本科生”导学团队,在社区形成辐射、引领、带动新格局。

二、全程培养,打通社区育人全链条

一是创新全过程育人培养机制。成立本科生院,实现招生、教育、教学、就业全贯通,从入校前置教育到毕业后追踪全周期管理。依托社区探索实行书院4年通识教育、学院3年专业教育的“双院协同4+3”机制,建立“行政班、专业班双轨并行”机制。学院立足“第一课堂”,发挥专业优势,策划组织实施相关的讲座报告、实习实践、现场教学等专业教育实践活动。书院立足“第二课堂”,发挥社区优势,引导、推动各类育人资源注入社区开展通识教育,建设5类536门通识教育精品课程群。二是创新全面发展引导渠道。创造性转化文化资源,着力开展育人活动。德育为先,打造  “书院集结号”“大学生党史校史宣讲团”等德育品牌。智育为重,打造通识教育“金课”,成立社区双创中心,实施“德显优才”“雏鹰”“雪球”等科创计划。体育为基,成立体育俱乐部,建设社区健身房、舞蹈室等,开展“书院杯”体育联赛等多系列活动。美育为要,打造《长征组歌》《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校园文化精品,开设系列美育公开课,常态化举办校园舞蹈大赛、歌手大赛、交响乐团巡演等。劳动为本,出台《本科生弘扬劳动精神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开设1学分“大学生劳动实践”课程,制定劳动教育项目清单,建立三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80余家重点单位共建就业实习基地,完善学生劳动教育过程性记录电子档案。三是创新全周期教育评价。构建“4种关键能力+12项核心能力素养+1000余个能力评价点”学生能力成长飞环模型,全过程成长分析记录,生成学生个人能力画像,应用于综合素质评价、评奖评优、研究生推免等。

三、全校协同,打造社区育人新格局

一是推动全校“多联动”。强化学工、教学部门协同,横向实现教书育人体系协调联动,纵向建立校-书院/学院-行政班/专业班三级责任体系。聘请马院教师担任社区思政导师,与辅导员形成“学理+实践”联动,实现第一课堂主渠道和第二课堂主阵地紧密耦合。二是形成学院书院“双循环”。完善学院与书院联络沟通、协同保障机制,实施书院联席会议制度及学院领导列席书院院务会制度。学院、书院在学生社区联合共建AI实验室、联合实验中心、朋辈加油站等研学空间30余间,学院教师定期进入书院指导学生,“学科+社区”有效融,双院共同发力为学生搭建更为完善的发展平台。三是营造线上线下“双空间”。注重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引导和规范作用,用场域文化浸润学生,以竹园、海棠、丁香宿舍群为基础,建设各具特色的7个文化园区,将传统文化与西电元素相结合,在公共区域悬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画框、西电科研故事和筚路蓝缕办学路、学生原创二十四节日摄影图组等,潜移默化影响和教育学生,建成党团活动室、健身房、瑜伽室、心理咨询室等公共空间200余间,打造温馨和谐便利的社区环境,塑造别具魅力的“学在书院、乐在书院、成长在书院”的生活方式。建成“线上+线下”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中心,有效集成260余项服务项目,学生使用APP即可实现“一网受理、零次跑路、一次办成”,年均服务17万人次。


责任编辑:杨雯晨
©2022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