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建设质量提升计划,系统解决基层党建‘中温’‘下凉’问题”项目
自2021年“书记开局项目”获批实施以来,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成立由校党委书记牵头、有关党委职能部门及院系级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工作专班,聚焦基层党建“中温”“下凉”两大难点,突出问题导向,细化工作落实,统筹推进“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建设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实施。现将项目落实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我校党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跟进学习贯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最新要求,对标《条例》中学校党委、院系级党组织、党支部三级党组织的主要职责,不断完善项目实施方案,既突出问题导向“靶向”施策,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升温”“转热”;又坚持标本兼治,以机制建设为牵引,持续激发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系统推动了基层党建“中温”“下凉”问题有效解决,切实保证了院系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一)实施“五项举措”,有效破解“中温”问题,引领院系级党组织持续“升温”
深入分析院系级党组织“中温”现象的根源本质,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强班子、提能力、建机制、抓落实、解难题”五个方面,有序解决问题,以实招求实效。
一是实施“领头雁”培优计划。针对不同院系级党组织之间党建工作不平衡,部分院系班子队伍不强、人员不齐等问题,突出政治标准,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懂教育、善治理的“领头雁”队伍。“一院一策”建强院系班子。以“是否有利于事业发展”为标准,对院系班子优化调整,持续选派政治能力强、素质过硬的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院系级党组织书记,自学校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共调整院系级党组织书记11人,“小书记、大院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抓好院系干部储备培养。研制我校处级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用五年计划、处级“双肩挑”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办法,选派17名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年轻教师挂职院长助理,8名优秀机关青年干部到院系班子挂职,为学院发展增加力量、锻炼干部、储备人才。配齐建强院系党务工作队伍。党员院长全部担任学院党委副书记,为16个学院配齐专职副书记、专职组织员,聘任两批26名特邀党建组织员,建立专兼结合的组织员队伍。坚持每月开展党务沙龙,不断提升党务工作队伍业务水平。
二是实施“淬炼政治能力”专项计划。针对部分院系党组织班子成员政治能力不强问题,坚持把提升政治能力作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领导干部政治历练。实施“一把手”和处级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干部教师挂职锻炼三项计划。一年来共选派52名基层优秀干部到职能部门、行政部门和党务部门进行交流挂职,全面提升领导干部能力水平。强化领导干部政治“三力”。以院系班子成员为重点,举办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素养提升培训班、“提升政治能力”暑期专题读书班、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读书班、教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等12个培训班次,覆盖党员干部1035人次,实现了培训的专项化、精准化。院系班子成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提升。
三是健全“加强政治领导”工作机制。针对部分学院党委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持续规范程序制度、加强监督指导、形成长效机制。规范议事规则。制定落实《院系级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组织院系级党组织书记、院长开展专题培训学习;开展两个议事规则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组织专班制作《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规范化标准化手册》和《记录模板》。全校院系级党组织均建立完善了本单位议事规则,有效推动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院全过程。建立监督长效机制。发挥校内巡察利剑作用,将议事规则执行情况纳入校内巡察范畴,纳入日常政治监督内容,实现常态化监督。实施“双列席”机制,校领导列席指导所联系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学院领导班子列席校党委常委会会议,加强对院系工作领导指导,在上下联动中提升院系班子成员议事决策意识和能力。
四是构建“落实主体责任”工作体系。针对部分院系对落实党建主体责任的职责不清晰、不明确,工作安排部署不到位,督办落实效果不好等问题,从“抓什么”和“如何抓”两方面加强对院系级党组织的指导领导。明确基层党建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各类党建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清单,将责任落实情况作为聘期考核、干部年度考核、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加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结果运用,把主体责任落实作为党建质量达标的关键,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党建的行动自觉。健全抓基层党建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院系级党组织书记院长月调度会制度,校党委书记、校长分别对院系级党组织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点评督导,给院系党政负责人贯彻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施压”“加码”。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工作体系,将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巡察和“双一流”等工作成效评估重要内容,强化监督考核,拧紧责任链条。
五是实施“重点难点攻坚”行动计划。针对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和普遍短板,统筹协调、统一步调,组织实施一系列重点难点攻坚行动。召开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会议,明确172项政治建设重点任务,探索实施坚定政治信仰、增强政治功能、开展政治诊断等16项新举措。以各院系级党组织为主体,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等重点难点任务开展课题研究,从深层次破解基层党组织“中温”问题。
(二)落实“三项行动”,着力解决“下凉”问题,推动基层党支部持续“转热”
深入分析基层党支部“下凉”问题的主要原因,牢树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提升支部书记履职能力、提升支部组织力、增强支部政治功能为目标,实施三项行动,推动党支部自身建设坚强有力。
一是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培育行动。强化党支部书记政治意识和履职能力。创新举办党支部书记读书班,解剖麻雀式学习党支部工作方法,分组开展案例式学习126次,撰写心得1269篇。高标准举办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开展“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示范书记看”活动,促进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理论素养和党务工作能力“双提升”。建立教师党支部书记发展支持机制。将教师党支部书记及支委作为挂职、轮岗、提任干部的重要人选,一年来共有16人被选派挂职和提拔任用。健全党支部书记培养培育机制,强化青年骨干教师政治培育,建好党支部书记后备队伍“蓄水池”,激励教师党支部书记履职担当。
二是实施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行动。在组织凝聚师生中提升组织力。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师生党员2000余人开展“三美三献”实践活动,将最美的歌儿、最美的话儿、最美的行动献给党,营造听党话跟党走的校园氛围。实施“励学立言励行立功”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全体党员学用贯通,在学习中明理增信,在实践中崇德力行。组织支部广泛参与党史知识竞赛、微党课大赛,荣获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亚军。在为民服务中提升组织力。围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施“1357”行动计划,完成食堂升级改造、家属楼加装电梯、校园网提速降费等264个“急难愁盼”事项,坚持“点线面”同步发力、“急难小”一体推进,在为民服务解难题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在规范管理中提升组织力。一年来研制《党支部工作标准》《党课模式范本》等指导性文件16个,坚持每学期印发《组织生活指导意见》,要求各党支部必须完成“规定动作”,指导支部开展“自选动作”,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推动党组织组织力提升。
三是实施党支部政治功能增强行动。用“四个纳入”强化党支部政治优势。将党支部书记纳入本单位重大决策主体、将党支部评价意见纳入干部选拔任用重要依据、将党支部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将党组织书记抓教师党支部建设纳入述职评议考核重点内容,逐步构建了教师党支部在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工作机制。以“三个强化”提升党支部政治功能。通过强化党支部师德把关、强化党支部理论学习、强化党支部示范引领,着力提升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功能。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一体推进16项建设任务,高质量开展师德专题教育。围绕党史四阶段,分别开展“一研读、一辅导、一研讨、一联学”,学习交流900余次,组织全校党支部“同上一堂党史课”,开展集体辅导报告4次,校党委书记、校长专题党课2次。选派633名师生服务建党百年庆祝活动,选派22名教师、18名研究生赴内蒙古支教扶贫。我校两名扶贫干部获评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三)构建“三级五联”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一体贯通推动“中温”“下凉”问题系统解决
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包含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等在内的、上中下贯通的三级党建工作体系,一体贯通推进基层党建问题整改落实。
一是打造“三级联建”质量体系。构建涵盖三级党组织的党建标准体系、责任体系、实施体系,印发实施《院系级党组织党建质量标准》,研究制定32类党建责任主体的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定出台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奖励、问责三个办法,形成完整的党建质量框架体系。党建体系建成后,对标《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开列自查清单,组织全校16个院系级党组织和304个基层党支部开展政治体检,查找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短板,督促整改提升,全面夯实了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二是建立“三级联通”工作模式。实施校领导下沉指导院系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校领导班子成员党组织关系全部转入教师党支部,每个院系级党组织均有1名校领导联系指导,每个基层党支部均有1名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指导。领导干部参加联系党支部专题研讨、主题党日活动,在支部讲党课22次,充分发挥以上率下作用,推动各级党组织共同研讨解决育人中的交叉联动问题。
三是创新“三级联学”学习机制。创新学习模式,把校党委理论学习放在学院、沉到支部,形成层层示范、整体联动的学习效应。一年来,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联学8次,有效解决了校党委、院系级党组织、党支部三级理论学习各自分离、水平差异大、交流机会少等问题。建立二级理论中心组巡听旁听制度,校领导带队巡听旁听二级中心组理论学习8次,带动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系统化、规范化。
四是发挥“三级联创”引领作用。以校党委、院系级党组织、党支部为主体,分别对标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深入实施“对标争先”工程。选树首批校级标杆院系4个、样板支部17个,表彰先进党组织30个、优秀个人128名,评选第二届“北林榜样”,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引领作用。校党委推荐的1个院系级党组织、7个党支部通过北京市初审,参评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
五是形成“三级联动”工作局面。综合运用“督、查、评”成果,持续提升基层党建质量。抓住中央改革办督查、教育部党组巡视、北京市党建先进校评选、教育部实验室安全检查等重要任务节点,形成校党委督促指导、院系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联动格局,系统梳理总结全校党建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短板和不足,明确整改任务、推动整改落实,持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对基层党建工作不规范方面存在的4个突出问题,校党委直接牵头重点整改,修订规章40余项,分领域开展检查督查,切实提升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建设质量。
二、项目经验和启示
截止目前,我校党委按照开局项目实施方案,已全部完成各项任务,推动基层党建“中温”“下凉”问题有效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我校党委充分认识到:
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破解“中温”“下凉”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高度来审视,从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组织保证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切实履行高校党委党建主体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
二是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水平。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破解“中温”“下凉”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我校党委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各类问题,从根本上讲都是政治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根治解决。在实践中,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基层党组织建设方方面面,使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全面加强、政治功能显著增强,党员干部政治信仰更加坚定、政治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要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健全基层党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破解“中温”“下凉”问题,要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化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全面加强师生党支部建设。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考虑校党委、院系级党组织、党支部建设,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院系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校党委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瞄准学校基层党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现实短板,拿出“按着葫芦抠籽”的劲头,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把开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加强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建设、解决基层党建“中温”“下凉”问题的长效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部过硬。
一是召开新时代党建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会议。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精神为主线,围绕压实党建工作政治责任、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明确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方向,细化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持续提升党组织政治建设质量。
二是深入推进党建质量工程。把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作为关键环节持续攻坚。持续建强院系级党组织,实施校党委巡听院系级党组织党政联席会、党委会办法,坚决打通关键枢纽。实施党支部建设攻坚计划,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平台,更好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以健全党建制度体系推动党建责任贯彻落实。构建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执行联系师生制度,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例会制度,健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