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情教育实践团赴云南怒江调研

2021-08-20 10:24:21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为进一步助力边疆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近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和云南省驻京团工委共同组织的国情教育实践团,赴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就“乡村振兴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研究”进行了深入调研。
在怒江期间,实践团师生一行与州、市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座谈,深入到泸水市六库、鲁掌、大兴地、上江、老窝、片马等6个乡镇,走访了泸水市5个易地搬迁社区和1个行政村,进入各级各类学校10余所、不同民族群众家庭30余户,就乡村振兴背景下怒江州教育发展现状、区域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滇挂职干部、保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贾德忠专程赶到怒江看望实践团师生并参与调研。
经过实地走访,实践团师生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变化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在上江镇易地搬迁安置点,实践团了解到,当地政府结合搬迁居民的子女教育需求,为叶子花社区重新配置了校舍资源,全面推行住宿制,方便了特殊困难家庭的子女就近入学。在怒江州规模最大的搬迁安置点——上江镇城墙坝和谐社区,实践团了解到,由于当地居民结构复杂、教育需求多元,社区专门建设了公益儿童之家、社区活动中心、家庭教育指导站等校内外教育联动机构并形成网络化布局,满足各类教育需求。在泸水市老窝镇的入户走访中,实践团发现,老窝镇崇仁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白族聚落村,村风和谐、村貌整洁,村民高度重视教育,是当地大学生数量最多的村落之一,对于当地的教育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在泸水市的边境口岸——片马镇,实践团通过入户走访端奖社区发现,针对当地居民外出务工频繁、留守儿童较多等情况,国门小学采用了住宿制学习、集中休月假等措施,有效保障了边境居民子女的就读需求。在调研中,实践团师生也了解到,由于底子薄、基础弱,怒江当地仍然面临高端人才引进难、教师专业成长慢、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压力大、巩固“三率”任务难等现实困难。在怒江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过程中,上述问题仍然需要不断优化完善。
本次实践活动是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国情观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研,师生加深了对怒江沧桑巨变和脱贫攻坚辉煌成就的了解。实践团师生表示,一定会继续传承北京外国语大学红色基因,发挥专业优势和语言优势,以踩着草根做研究、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为学术共识,通过持续聚焦怒江、走进怒江、观察怒江,把研究做充分、做扎实,讲好乡村振兴的新故事。(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杨亚辉 通讯员 祝军)
实践团师生在老窝乡调研(学校供图)
实践团师生在云师大附属怒江州民族中学调研(学校供图)
实践团师生在泸水市幼儿园调研(学校供图)
实践团师生在和谐社区开展入户调研(学校供图)
实践团师生在老窝乡崇仁村开展入户调研(学校供图)
实践团师生在片马镇端奖安置点开展调查(学校供图)
作者:杨亚辉 祝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和云南省驻京团工委共同组织的国情教育实践团,赴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开展了社会实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