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时刻,党员先上!来看华山医院的百年红色基因

2021-07-17 15:27:38

巍巍华山,诞生于硝烟战火之中,受任于民族困顿之际,奋进于改革开放年代、搏浪弄潮之时。

2020129日,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最艰难时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红会老楼二楼的会议室里,感染科党支部书记张文宏教授喊出了党员先上!一句最简单、朴实的话语,成为抗疫之初安定人心、凝聚力量的最强音。

2000名中共党员、77个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危难时刻的一句党员先上,不是一个人、一个瞬间偶然的誓言,其背后是华山医院深厚的红色基因,是一条赓续百年的信仰之路。

现在的红会老楼

红会老楼:法国巴黎党报《救国时报》的秘密收发点

1904年是一个积贫积弱、战火硝烟的黑暗年代,日俄战争爆发,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死伤者众。以留学英国剑桥归来的沈敦和(字仲礼)先生为代表的前辈,受索尔费里诺战役后应在各国设立全国性志愿伤兵救护组织,平时开展救护训练,战时支援军队医疗工作,签订国际公约给予志愿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地位的红十字思潮影响,面对百姓生灵涂炭、伤兵饿殍遍野,决心多方筹集资金,竭力组建机构、组织救援。为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官方认可,时任工部尚书吕海寰等人商准各国领事,联合英、法、德、美人士,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这个组织便是“中国红十字会”前身。

“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原址

其后,以沈敦和先生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深感民族困顿之际,救援应有自己的医院和医学堂,于1907年奏请清政府获准后,用创办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的余款53万余两白银,购置了当时徐家汇路(后改名海格路,现名华山路)七号土地十四亩作为院址建造医院,破土动工建造医院和医学堂楼房。华山医院的前身——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由此诞生。

沈敦和

“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原址大门

19217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举行,上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同年,距离望志路3.4公里的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决定结束与美国哈佛医学堂、安息日会等长达8年的合作,将医院收回国人自办。从那一刻起,以自我革命引领医院发展的自强之路有了丰厚扎实的土壤。

史料可查的华山“红色历史”,始于1936年。华山医院收发处接受中共地下党委托,秘密收转在法国巴黎出版的党报《救国时报》。据了解,《救国时报》是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机关报,在莫斯科编辑,在法国巴黎出版,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中共早期的海外宣传均做出非常大的贡献。档案中寥寥几字,已隐隐可以感觉到,彼时华山医院已有一股红色力量正在涌动、成长。

《救国时报》

院士专家一度曾是搜捕黑名单“第一号”

19455月,随着上海的中共地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成立了职工、医护两个党支部。但当时上海还没有解放,党支部仍以地下党的形式开展工作,党员通过心电感应彼此相认,全院三分之一的职工加入了各种形式的革命组织,团结在党的周围。

华山医院第一位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沈孟先同志,1924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在上海市内电话局入党,曾是中共上海邮局地下党支部首任支部委员。大革命失败之后,他一度中断与党的关系。当时情况复杂,在一片白色恐怖的环境下,他不得不离开了原单位。

华山医院第一任职工党支部书记沈孟先同志

为坚持不懈地继续进行对敌斗争,他改名为沈复生,于19297月进华山医院前身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当职员,从此又找到新的革命落脚点。一时失去了党组织关系的沈复生同志,仍以一名地下党员的革命精神,长期在医院坚持秘密活动。1945年经组织审查重新入党后,沈孟先进一步展开了各种活动,向思想进步的员工宣传党的革命思想,在斗争中培养积极分子,扩大党的力量。

19487月,国民党反动派突然逮捕了沈孟先同志,这对支部的每一名党员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由于同志们都能严守党的秘密,尤其是久经锻炼的沈孟先同志,在逮捕后的4个月中,无论在敌人的审讯桌上,还是在严刑逼供面前,始终表现得坚贞不屈,显示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敌人在他身上一无所得,在医院职工的大力营救下,终于于194811月被释放出狱。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山医院沈自尹教授,1947年考入国立上海医学院,1948年底秘密加入上医共产党外围组织枫林社担任联络部长,经常积极奔走于各校之间。上海解放前夕大搜捕中,沈自尹名字曾列在国民党特务搜捕黑名单上,还是第一号,幸亏及时得到地下党组织通知,他才幸免于难。日后他一直说,能脱离危险,冥冥之中是有更重要的使命等待我去完成。

年轻时的沈自尹院士通过演出话剧传播革命思想

19495月,上海解放。华山医院党员们欢欣鼓舞,终于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地下工作,光明正大高举旗帜跟党走。同年7月,华山医院将两个党支部合二为一,正式成立中共华山医院支部委员会。此后,党组织的力量不断增强。

党员院长抗美援朝,率400“上医人扎根重庆建医学院

曾经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1951年,抗美援朝战火燃起,听从党的号召,华山医院派出数十名医护人员作为上海第一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成员奔赴前线;其后,又派出7名医务人员赴朝鲜参加志愿军医疗工作。

奔赴抗美援朝东北前线的华山人中,有一位叫“钱惪”的医生,他在前线医疗工作中凡事亲力亲为,时刻守护在危重伤病员身边,抢救了大批受到战争创伤的“最可爱的人”。

钱惪于1953年至1957年任华山医院院长,并于195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带领上海医学院教职员工响应中央号召,赶赴祖国西部。一砖一瓦搭建起重庆医学院,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

刚解放的重庆,医疗状况十分落后,创业者们白手起家,种种困难考验着意志。钱惪与同事们在荒山上创业,护佑一方百姓安康。

19589月,重庆医学院筹备事宜大体完成,钱惪教授全家迁渝,担任重庆医学院副院长,主持业务工作。从此,钱老和他的家人成了吃辣子的巴山蜀地人民。

1985年,四川省政府任命已卸任的钱惪为重庆医科大学名誉校长。这是重医历史上唯一的名誉校长。而今,钱惪教授的雕像立在重医校园内,守护着一代代医学生茁壮成长。

同事常说,钱惪老校长看见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会直接将口袋中的现金赠与患者。他总说,“我在入党的时候承诺,把智慧和生命都交给党。当初,我们上医400多人来到重庆建医学院,一是服从组织,二是事业心,这是为人民、讲奉献。现在我们经受了锻炼,也看到了成果,这些年没有白过。

“听党的话,学白求恩,做人民的好医生!”

“党的需求就是我一生的追求”,沈自尹如是说。建国后,他响应党的号召,西医学中医,拜名中医姜春华先生为师学习中医。1959年,师徒共获卫生部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金质奖章。1965年,他带着研究成果参加了国家科委中医中药组成立大会,会后协和医院邀请他去宣讲论文,带着中医理论精华,走进国内西医最高学府。之后,他用长达半个多世纪甘于寂寞的坚持、与时俱进的探求,为传统中医引入现代注解,走出一条中西医结合的成功之路。

听从党的号召,沈自尹师从名老中医姜春华教授学习中医

沈自尹师徒共获卫生部颁发“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金质奖章

“听党的话,学白求恩,做人民的好医生。”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教授的三句话名言。顾玉东1937年出生在山东章丘普通家庭,幼时饱受战乱之苦,全家从山东逃难到上海。1947年,10岁的他因脑膜炎突发高烧、抽搐而不省人事,值班医生急忙将一名年资较高的王医生从家中喊到医院。

顾玉东院士

顾玉东院士寄语

救人心切,王医生从楼上摔落,但他没顾自己的疼痛,直冲顾玉东的病房,整整忙碌了一夜。早晨,顾玉东的症状缓解了,王医生才意识到自己的脚趾骨折了。在那个青霉素未普及的年代,正是这名医生的敬业,把年幼的顾玉东从死亡边缘拖了回来。“我想当一名像他一样的好医生!”顾玉东说。

1961年,顾玉东从原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准备在心血管内科领域大显身手。大学最后一年还写了一篇心肌梗死相关论文,被《中华内科学杂志》录用,与几位医学泰斗的论文并列,实属瞩目。

不料,他被分配到了华山医院手外科,当时手外科只有杨东岳教授和他的秘书2个人,7张床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曾一度令顾玉东沮丧。但党支部书记用一句话说服了他:首先,共青团员要服从组织分配、国家需求;其次,你要去的骨科新分支——手外科是新兴学科,亟需医学基础很好的人,你正合适。

右为杨东岳教授,左为顾玉东教授

就这样,顾玉东服从组织安排,进入了手外科领域。这个刚起步的学科是新中国手外科的原点,服务于当时迫切的工业生产保障需求。他个人的命运也就此与时代需求、国家需求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医半个多世纪,顾玉东从当初服从安排,到后来做一行爱一行,取得了辉煌成就,率领团队以超群智慧、不凡医术和对病家赤诚爱心,创造了许多“世界首创”和“中国第一”,改变了患者命运,并让我国在手外科领域领跑世界。

如今,114岁的华山医院,坐拥数十位国宝级医学大家。祖国最边远、最贫困、最艰苦的地区也遍布华山人的脚印。听党话、跟党走、分党忧,华山人从战火纷飞筚路蓝缕,到在党的领导下渐入佳境跨越发展,历经岁月淘洗,始终坚守初心,更以高质量党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护佑人民健康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顾泳、徐傲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探寻华山医院的百年红色基因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