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侧记

发布时间:2021-06-30 16:06:10

5月23日上午11点30分,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广西大学联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60余所高校的新闻院系和研究机构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闭幕式在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融媒体中心举行。

担任闭幕式主持人的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唐兴,把一直端坐在台下聚精会神听会的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马胜荣、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建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罗以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铨和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郑保卫五位老教授请上主席台,此时场上响起一片掌声。 

在主席台上并排而坐的五位老先生平均年龄超过76岁,最大的刘建明教授已年过80,最小的丁柏铨教授也已74岁。他们都是新闻教育界大家,新闻学科的领军人物,持续参加了一天半的会议依然精神矍铄,没有丝毫倦意。当主持人请五位教授发表感言时,他们侃侃而谈,对研讨会表示肯定和赞赏,并对如何加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出殷切希望。

闭幕式上的五位老教授(自左而右:丁柏铨、罗以澄、郑保卫、马胜荣、刘建明).jpg

闭幕式上的五位老教授(自左而右:丁柏铨、罗以澄、郑保卫、马胜荣、刘建明)


第一个发言是75岁的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他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后来曾留学英国伦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在新华社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已有30多年,是国内此领域著名专家。他曾多次担任党和政府领导人出访的记者组组长,到过60多个国家。退休后受聘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担任院长,是媒体官员较早转入新闻教育岗位的资深媒体人。他在发言中谈到,这次研讨会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主题宏大,二是特色鲜明,尤其是院长(书记)论坛,19位院长(书记)的发言给他很多启发。他幽默地说道,台上在座的都是老人,老人有老人的好处,那就是经历过和了解的事情多,但缺点是跟不上形势。我们几个还算可以,比如我能用微信,刷个健康码,这些都没问题,但有些就不行,比如编辑视频。他希望在座年轻老师同学紧跟形势,学习和践行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第二个发言的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建明教授,硕士和博士均就读于人大新闻学院,博士毕业后曾任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新闻系主任,后转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为该院新闻学科带头人。他从事新闻教育30多年来在新闻理论领域深耕不辍,出版了35本著作,500多篇文章。他在发言中肯定了与会年轻学者在学术研究中取得的成绩,但也语重心长地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机械照抄西方的东西,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他举了两个例子。一是“算法”这个概念。他说查阅了多部英文词典,发现algorithm在词典中是指程序、步骤,或计算,而不是“算法”的意思;二是“新闻生产”。他指出英文里的product,production,produce,指的是物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新闻不是物质产品,不能用“生产”这个概念,正如没有理论生产和音乐生产的说法。他强调说:“我们研究学问一定要独立思考,反复思索使用概念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性。”


第三位发言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铨教授,1982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参与了该系新闻学专业的筹办工作,1992年该校新闻传播系成立,年底受聘该系主任。他从教近40年来一直在新闻理论领域辛勤耕耘,出版20多部著作、教材,发表学术论文440余篇,成果丰硕,成为全国从文学转入新闻学科的最成功的学者之一。他在发言中指出本次会议有如下特色:一是规格比较高,特别是徐光春和陈锡添的报告给研讨会增添了不少亮色;二是多校(六十余所高校)联办,参会者中院长书记和知名学者占较大比例;三是会议时间一天半(这是不多见的),但自始至终人气很旺;四是会议组织安排相当周到、妥帖,令参会者有宾至如归之感。接着他对年轻学者如何搞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和研究发表了看法。他希望年轻学者在“马新观”教学和研究中要勤于思考,多出标志性成果,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证明“马新观”是有学问的,是有真学问的,是值得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的。 


已是77岁高龄,1966年毕业于人大新闻系的罗以澄教授,1984年从新闻媒体调入武汉大学,参与武汉大学新闻学专业的筹办,后来受聘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任院长,为该院学科发展和学院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罗以澄教授曾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并且担任过两届国务院学位办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他当过记者,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长期从事新闻采访写作教学,是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新闻采访写作教材的首席专家。他在研讨会上所做的题为《谈谈马新观学习与研究中应关注的几个话题》主题演讲中,阐述了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方法:一是要正确领悟、理解、把握马新观具体论述与核心观念之间的关系;二是要正确领悟、理解、把握马新观源与流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正确领悟、理解、把握马新观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之间的关系。他强调要善于把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又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从而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最后在研讨会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的郑保卫教授,1964年考入人大新闻系,1978年成为人大复校后首届研究生,1981年毕业后开始从事新闻教育,迄今已整整40年。他先后在国际政治学院(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新闻系和新华社中国新闻学院任教,2002年作为引进人才回到人大新闻学院担任教育部重点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期间从1998年开始曾受聘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副秘书长兼新闻传播学学科召集人和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他是此次研讨会的倡办者和主要组织者。76岁的他这些年在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领域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他曾主编《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和全国马新观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 

自2017年底受聘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以来,郑保卫教授带领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先后在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20年列宁诞辰150周年和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举办过三场新闻学术研讨会。这次“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是第四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为了开好这次研讨会,会前他与学院党委书记唐兴专程前往广西桂林全州考察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他从无数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身上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和品质。他指出,举办此次研讨会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光荣传统,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揭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要借助此次研讨会推进新闻院校党史和党的新闻思想史的学习,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推向深入,并努力将其提高到新的阶段,用出色的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五位老教授的讲话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寄托了他们对青年学者的殷切希望。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郭小良老师,在闭幕式结束后表达了他内心的敬意与感动:“五位老教授都是我们非常敬重的学人,他们平均年龄已过76岁,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走在新闻传播教育的最前列,走在马新观教育的最前列”。 

五位老教授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党的新闻教育事业中,用行动诠释了老一辈学者的初心使命,他们身上所负载的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必将引领广大青年学者连绵不断的回响,开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的辉煌。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闭幕式在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融媒体中心举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