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锤炼党性(八)

2021-03-03 10:19:13

为不断提高党员的个人修养,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能力。政管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党员同志在2021年寒假期间坚持学习,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培养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读书是一个长期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因此,政管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在寒假期间组织开展了“读一本好书”系列活动,鼓励同学们要加强读书学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支部党员同志们积极响应,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写下读后感。

01.何凤兰

阅读书籍:《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这部书大致分为14个部分,它向我们描述了奥利弗坎坷的人生。从小,奥利夫就受到命运的摧线。刚出生便与自己的生母阴阳相隔,而众人又不知道奥利夫的父亲是谁。幸好有一家专门收养孤儿的机构将奥利弗收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奥利弗就会生活得很幸福。相反,奥利弗所在的这家济贫院也是一个靠出卖孤儿劳动力来牟取暴利的机构。由于孩子们都还太小,因此没有人会对他们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进行反抗。终于有一天,奥利弗长到9岁了。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每天都受到那些济贫院管事们的压榨,虽然只是在潜意识中,但是他有一天却在吃过正常饭之后向打饭者又要一碗粥。虽说这个要求并不过分,而且孩子们正在长身体,多吃一些也符合生理上的需要。但是执事们却被奥利弗的这一行为吓坏了。他们意识到这是孩子们反抗的开始,他们要将这些萌芽遏制住。为此,他们要将奥利弗驱逐出济贫院,条件是谁将奥利弗带走,谁就会得到奖赏。

从此,奥利弗的生命开始了第一次的转折。棺材铺的老板班布尔先生将奥利弗领回去做童工。老板对奥利弗很好,因为奥利弗很聪明,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为此老板更加器重他。有什么活都带着奥利弗一同前往,这引起了老板身边人的记恨,原本已过上暂时安逸生活的奥利弗又受到老板娘以及两个雇佣工人的压迫。可以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奥利弗再一次反抗起来,与老板娘等三人进行了“殊死搏斗”。终于,奥利弗逃脱了饱受压迫的乡村。转而开启了他的第二个人生转折点,他的“梦中天堂”——伦敦。

伦敦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大都市,多少人梦寐以求来到伦敦大展宏图。奥利弗却误打误撞的来到了这个人间天堂,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的恩人,拯救了他的生命。起先,奥利弗遇到了比他大几岁的神偷,神偷见他孤苦伶仃便将他领到了老偷费金那里。费金是一个神秘的人物,他见到奥利弗,仿佛认识他似的给奥利弗好吃好喝,还对奥利弗很好。但随着故事的一步步发展,我们看到费金要求奥利弗与其他两个孩子一起去偷他人的贵重物品时,奥利弗却怀着一颗善良的心,不忍下手。最后误打误撞的与被偷者布朗洛先生待在了一起。布朗洛先生发现奥利弗与他认识的一位女士长得十分相像,但却随即打消了奥利弗可能是那位女士孩子的念头,因为奥利夫的身份地位与那位女士极不相符。所以在神偷们将奥利弗带回费金住处后,布朗洛先生并没有追查奥利夫的下落。但是,奥利弗却被其他人深记在了心里。正在奥利弗受到坏人们的追杀与迫害之时,梅丽太太等人及时赶到将奥利弗“解救”出来。

最后真相终于大白,原来奥利弗在事实上属于一个私生子。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蒙克斯因为想独得父亲遗留下来的财产而雇人杀害奥利夫。但是他万万想不到他父亲的朋友布朗洛先生早就发现了他的阴谋而使他没有得逞。故事以大团圆的方式收场。虐待奥利弗的班布尔夫妇失去了工作,进了济贫院得到应有的惩罚。费金的盗窃团伙也各自逃到海外隐姓埋名。布朗洛先生收养了他好朋友的儿子——奥利弗。最后,奥利弗与布朗洛先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雾都孤儿》告诉了我们为人要善良,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要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02.林永进

阅读书籍:《乡土中国》


有人说历史是不断进步的,后来的总比先前的人有知识有见解,不过这句话是很不正确的,至少在我看来现在很多人对中国社会的了解还远远不如费孝通先生的著作里面的见解。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给我们打开了认识中国农村的一扇大门。有人也许以为这本书写的早了,对于现在的情况很不实用,我觉得倒不是。这本书的理论价值到现在还闪烁着光辉。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读过那本社会学的著作在理论和语言上胜过这本薄薄的小书。

有人认为费孝通在这本书最主要是提出了,“礼治秩序”及其“差序格局”这两个概念。我倒是觉得他的最大成果是把乡土中国的根子挖出来了,指出来为什么我们最近百年的变迁会如此之艰难。

何为乡土中国?它的特性是什么?在第一篇已经很好指出来了。比如他就说中国乡下人多,“土”就是他们的特性,当然土气不是贬义词,靠土地谋生的乡土社会很大程度是很稳定的,即使战乱迁移的也不是社会的主流。他也顺便比较和美国的不同,指出我们是聚村而居,并且保持自己的生活隔离,结果就形成了地方性,保持孤立的社会圈子。同时村落里面大家都是特别熟习,就成了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法律其实处于次要的可有可无的地位,大家都能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大家重视是信用而不是法律。当然在我们现在这个处处都成了陌生人的社会,土气就成了骂人的话,那些礼俗也逐渐被法律所代替。

他在谈论文字下乡的问题里面,他认为,在乡村社会很大程度上是不需要文字的,经验的传播往往是手把手的教,在一个地区住的几百年,世世代代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都是一样的,解决的办法都是一样,不需要什么理论,什么创新。当然先生在这两篇文章里面分析很多,也很深刻。

下面就讲到他的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差序格局”。什么是差序格局?很简单就如同一颗石子砸到水上荡起的一圈圈水纹,最中心的哪一点是自己,其余就是按远近程度来划分。对于中国人自私,没有公德心的论调很多,但是先生在里面把这个问题做了一个梳理,他发现我们之所以和西方不一样,就在于群己,人我划分的基础不一样。西方人是什么样子呢?是团体。团体内外的人很清楚,他就从最基本的家庭这个概念分析的。在中国就不一样。他的伸缩性非常大,你得势的时候可以宾客三千,亲戚多的是,假如你不得势,也许一个人都不认识你。可以说我们的网络是以自己为中心,结果就造成了没有一个人和你的网络一样的。这样我们和西方的不同就出来了,西方要的是权利,而我们攀得是交情,我们讲究是等差。西方是讲团体,先有一个团体的概念,当然团体不能抹杀个人的,只能是契约平等,而我们却是自我主义,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我想作者在本书中并不仅仅是想回答他在序言当中想要回答的问题,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对乡土社会的深度剖析,让人们更加了解乡土社会,了解它的诸多特点以及由这些特点带来的诸多弊病。当然,也有优点。不过,就当时而言,乡土社会的组织结构与生产方式必定会成为现代化的阻碍。作者也常常把中国的乡土社会与孕育现代文明的西方社会做比较,也足见作者实际上是想通过这样一种阐释,反思我们的乡土社会状况,为近现代化能够在乡土社会实行下去寻找有利的条件与合适的土壤。

03.覃曼丽

阅读书籍:《驻村笔记》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照亮艺术。我在二月份读了瑶族作家红日的长篇小说《驻村笔记》,我似乎看到了当年柳青扎根农村14年精心创作《创业史》的情景,强烈感受到了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和强大生命力。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驻村笔记》的艺术力量与动人之处,首先是表现主题的重大与壮美。战胜落后,消除贫困,是人类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

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至上的初心与宗旨,举全党全国之力,打响了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红日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第 一线,以切身的生活体验和无比丰富的第- -手素材,创作了紧扣时代脉搏、聚焦民生主题的《驻村笔记》。作品全方位展现了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场景,奏响了新时代文艺创作昂扬壮美的主旋律。

其次,作品勇于直面脱贫攻坚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地处大石山区的红山村,贫困面大,贫困情况不同,贫困原因各异,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这是一项繁杂、细致、工作量巨大、矛盾错综复杂的工作,《驻村笔记》对此进行了全面、具体和生动的记录与描述。

第三是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某市 文联主席、驻村第-书记毛志平, 一出场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是年龄最大、资 历最老、级别最高的驻村第一书记, 他有阅历、守原则、懂机变,面对艰巨任务和复杂局面,能够纵观全局,沉着应对,指挥若定。来到红山村,他和同事们有“三个没想到”:没想到基础设施这么落后,没想到扶贫任务这么艰巨,没想到争取扶贫项目这么艰难。经过走村人户调查摸底,最终抓住“水电路”这个牛鼻子。他带领驻村工作队紧紧依靠村干部、党员和群众开展工作,不等不靠,挖资源、跑项日、筹经费、拉赞助,发动群众同心协力修建公路。

他曾有过被上级部门]误解的委屈,工作进展不顺利的焦虑;甚至遭遇过在村委门口被人袭击的惊愕,在绝壁“天桥”吓得尿裤子的尴尬等等。但他没有畏惧和退缩,始终满怀赤诚担当作为,全力以赴。在夜以继日的繁忙工作中,他还要耗费精力同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的官员斗智斗勇。他坚决抵制上级领导截留或挪用扶贫经费,坚决抵制为了绩效考评突击花钱;他利用村支书提供的信息巧妙地追回官员们收受的财物;他义正辞严地回击乡党委书记杏福的无理责难;他利用民主评议方式,让不符合吃“低保”条件或贫困户标准的村干部等主动退出。他是位具有标杆性意义的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笔记》中,还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心直口快、敢作敢为的

省报记者冷暖,看似文弱实为格斗高手的博士钟国令,身体残疾却受人尊敬的村支书老跛,爱摆老资格而正直的退休干部老伍,被选举为村干部的退役军人覃文科等,都是很有个性的人物,都在脱贫攻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更应该懂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应该居安思危,想想往后余生每一步的道路应该如何来进行。面对困难与挫折,应该保持具备克服艰巨任务的决心与干劲,卯足一口气,牢记初心和宗旨,不管走多远,都不要忘记当初是为了什么而出发。


责任编辑:陈玉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读书是一个长期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