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与路径研究
刘蕊 包月英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邯郸,056038
[摘要]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力量,从教育规律、协同学理论和“三全育人”实践需求三个方面都需要建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这一机制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强调系统性与整体性;三是突出目标导向性;四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高校可以采取建立协同育人平台、完善协同育人制度、加强师资培训等措施完善机制。在实践中,要加强日常沟通与协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展育人渠道和资源,以提升协同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协同学理论;路径夯实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育人的两支重要力量,其协同育人机制与路径的构建对于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协同学理论作为一种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为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机制构建、路径夯实以及未来展望。
一、协同学理论概述
协同学理论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学理论以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为基础,提出了多维相空间理论,并建立了一整套的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1]。协同学理论强调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以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和有序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一)理论依据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全人格特性,要求理论教育与日常教育有机结合;二是协同学理论,强调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以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和有序发展;三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实际需求,要求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育人合力[2]。
(二)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特点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协同学理论应用于高校育人工作实践中;二是强调系统性与整体性,注重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协同与配合;三是突出目标导向性,明确协同育人的目标和任务;四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便于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三)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具体措施
1.建立协同育人平台
高校应建立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平台,为双方提供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合作育人的机会和条件。[3]平台可以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线上平台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工具进行远程交流和协作;线下平台可以组织定期的交流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双方面对面的沟通和合作。
2.完善协同育人制度
高校应完善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制度,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协同育人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度可以包括协同育人工作规范、考核评价标准、奖惩机制等内容,以约束和激励双方积极参与协同育人工作。
3.加强师资培训
高校应加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师资培训,提高双方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培训可以包括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理论、心理辅导技巧、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增强双方在教育实践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夯实
(一)加强日常沟通与协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展育人渠道和资源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应加强日常沟通与协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业情况,共同制定教育方案和措施。双方可以通过定期交流会议、工作例会等方式进行面对面或远程的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双方可以共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高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协同育人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以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三)拓展育人渠道和资源
高校应拓展育人渠道和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等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成长空间。双方可以共同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4]。同时,高校可以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如企业、社会组织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未来,高校应继续加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工作,推动双方在理念、方法、机制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同时,高校应积极探索新的育人模式和方法,如跨学科育人、国际化育人等,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与其他高校、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与路径研究是提升高校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协同学理论,高校辅导员应主动构建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机制、不断夯实实现路径。通过建立协同育人平台、完善协同育人制度、加强师资培训等措施,推动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形成育人合力,提高高校育人质量。未来还应继续加强协同育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胡伟俊.协同学的非线性思想及其对现代科学研究的影响[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2] 马文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实效性提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2
[3] 刘艺,陶丽.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实证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4,16(03)
[4] 肖慧.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1)
[作者简介]1.刘蕊(1984-)女,河北邢台人,法学硕士,河北工程大学矿业与测绘工程学院,讲师。
2.包月英(1979-),四川达州人,法学硕士,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农科教改项目(2020239)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