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再读《红楼梦》,对于这部经典著作又不断有了新的认识。《红楼梦》里位于金陵十二钗之首的黛玉和宝钗,是这部经典作品的两位灵魂人物。关于二者的是是非非,自这部经典诞生以来,就众说纷纭。有人喜欢黛玉,有人欣赏宝钗。黛玉身上的纯真和深情,就像年少时不谙世事的我们。而宝钗身上的圆融、豁达,却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前行。
1、黛玉的纯真和深情
黛玉对待宝玉的真情,自始至终。豆蔻年华中两情相悦的黛玉和宝玉,纯真又热烈的感情,让人心动又心疼。一个是因为自己“无玉”而时时敏感、叹惜,一个因为自己独独“有玉”而动辄似傻如狂。两人初次见面,宝玉就因为“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玉”愤而摔玉,闹得满府上下不得安宁。又有一次,因为互生口角,黛玉把这玉上的穗子狠狠剪了去,更是让贾母忧心不已。两个纯情的少年,不知为这玉吵了多少次。明面上是因为一时的误会,可内心里都是在誓死捍卫着彼此坚贞的爱情。单纯的少年,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却忘记了周边的人,周边的环境。黛玉心里、眼里只有宝玉,才会在很多场合里耍小性,闹脾气,落得个“多心、爱疑”的名声。殊不知,黛玉也是饱读诗书的才女。读书,然后知礼,怎可能因一点点小事与他人计较?黛玉刚进入贾府时,小小年纪就谈吐不俗,举止谨慎。为了避嫌,回应宝玉说自己读书“只是些须认得几个字罢了”。二舅母王夫人留她用饭,也礼貌地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去见大舅母。”这样举手投足间都要察言观色的黛玉,只有在涉及到宝玉的细节上,往往才动了真性,忘了分寸。那一回,因担心宝玉被老爷问训,黛玉晚上去怡红院看望。晴雯的一句“二爷说了,是谁也不让进!”这番敷衍之辞,令其伤心不已。况且,又听到院内宝玉送宝钗的嬉笑声。这一回,黛玉生生几天没有和宝玉说话,见面了又是一番唇枪舌剑,失口说道“你这个黑了心肝的!”若不是愁思郁积,触动最深的情结,也不可能说出这样伤情的话来。多情终被多情累,宝玉一语道破玄机:“你只知你的心,你却不知我的心!”然而,除了一颗最真的心对待宝玉。黛玉对待别人,也是尽其所能的热情。最为可贵的就是,她教香菱学诗了。也许,诗歌本身就是黛玉的强项。她从如何读诗,如何作诗,到看什么样的参考书等,都对香菱倾囊相授。在香菱写诗后,还热情的加以点评和修改。这个细节,反映黛玉是那样的纯真和热情。
2、宝钗的圆融和豁达
如果说黛玉是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以及和宝玉的爱情世界里,那么宝钗则更多表现了悲天悯人,处处周全的情怀。也许是家庭背景的不同,宝钗生长在家业殷实的环境中,有母亲的宠爱和兄弟的照应,宝钗似乎对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并没有特别看重。反而因为经常帮家里打点生意,练就了难能可贵的洞察世事、人情的本领。当湘云做东请大家一起到诗社尽兴时,宝钗看出湘云手头拮据的处境,便欣然把自家的螃蟹取来,让大家一饱口福,同时又尽了吟诗、赏菊的雅兴。当看到邢蚰烟身穿寒衣的窘迫之处,她主动给予帮助,并照顾到她的颜面,加以巧妙隐瞒。当看到黛玉生病无助时,又主动让人经常送燕窝给她调养。难怪贾府上下,无人不夸宝钗。这样的体察人心,知人冷暖,谁还不会感恩呢?我们在人生的成长路上,起初是最在意自己,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在意别人如何对待我们。但当我们经历了世事以后,才发现我们是活在人群中。我们需要认识自己,关照自己,但还有周边的人需要我们去呵护和周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成长和成熟,也许就是从自我的小我和小格局中走出来,去关注众生,关注世界。所以,如果让我们选择喜爱黛玉还是宝钗,其实无法取舍。因为,纯真、深情的黛玉,恰似我们一路走来最真实的自己。而真正的成长和成熟,却需要我们学习宝钗,去洞察世事,体谅人心,成就一番大情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