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大思政课的“哈工大样本”

2021-07-18 21:56:05

7月9日,作为“哈工大这样践行总书记贺信精神”系列报道之一,《黑龙江日报》在第一版、第八版(整版)刊发《大思政课的“哈工大样本”》,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过去一年将贺信精神转化为学校发展建设的工作思路、战略部署和发展成果进行深入报道。报道全文如下:

大思政课的“哈工大样本”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际娜

编者按

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中指出,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过去一年,哈工大是如何推动落实,把贺信精神转化为学校发展建设的工作思路、战略部署和发展成果的?本报今起推出“哈工大这样践行总书记贺信精神”系列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95后”“00后”可谓见多识广,当这群自我意识较强、没太吃过苦的学生迈入大学校园,无疑给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带来了更多挑战。

真正检验思政课育人成效的是什么?或许不是“抬头率”和考试分数,而是就业选择。有数据为证,2020年,哈工大航天国防就业人数增长43%、选调生人数增长64%。2021年,哈工大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投身航天国防和“两个强国”建设、选调生人数增长35.3%。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引领下,“到航天去、到国防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更多哈工大学子的青春选择。这其中,哈工大在“大思政课”上下了不少功夫。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既实又活,“惊艳”了无数年轻的心,日前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一起来看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的“哈工大样本”。

1思政理论课以理服人

课堂上与00后“交锋” “思想和灵魂也需要‘补水’”

“《形势与政策》?一看这课名,就知道是门大水课!”上课前,一名大一新生毫不避讳地说。

放下水杯,哈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巩茹敏道出这样一段开场白:“我们的身体是需要补水的,难道我们的思想和灵魂不需要补水吗?思政课愿意成为帮你们补充营养和水分的‘水课’。我愿意成为你们的‘水师’,也请你们成为我的‘水军’……”

类似的“交锋”,在思政课上比比皆是,巩教授感触颇多,“00后学生关键时刻不掉链子,但他们有一些特点,比如认知相对碎片化、惯于消解传统意义。”

巩茹敏记得,有一次小班讨论,一名学生说:“我刚从国外回来,我觉得咱国家不如外国好。”巩茹敏没有急着反驳,而是中肯地说:“看待事物,除了要横向比较,还要纵向比较。你们都学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拿我们的昨天和今天比,你们说有没有进步?只有两种比较方式相结合,才会得出更客观、公正的结论。”

“以前我总担心课讲不完,现在我觉得思政课老师要适当‘留白’。”巩教授每次授课时,会让学生们围绕讲课内容或时政新闻谈一个话题,她也因此见识到了“后浪”的厉害。

2020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于嘉阔,结合建党百年,做了一个名为“错位时空”的小视频,把电视剧《觉醒年代》里的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父子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混剪在一起。视频虽然只有三分半钟,但伴着“穿过百年时空再相逢”的歌词配乐,大家看得热泪盈眶……

思政课不能靠花拳绣腿 要用理论力量打动学生

哈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我省首批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化教学,聚焦时代问题,讨论主题涉及“科技强国”“文化强国”“东北振兴”等。

“衡量一堂思政课到底讲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学术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奉臻说。

徐院长曾获全国思政课教学能手比赛第一名,自1988年起一直坚守教学一线,年均授课200学时左右,是全国上思政课较多的马院院长之一。在她看来,“思政课教学不能靠花拳绣腿,得有真功夫,归根结底要用思想和理论的力量去打动学生”。

在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学生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中学学过近现代史,为啥大学还要“炒旧饭”?徐奉臻教授解释道:“学史的真正意义在于明理,很多人只会背诵和应试,大学是让你明白‘理’在哪里。”正因如此,哈工大党委书记熊四皓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勉励思政课教师“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例,为了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徐奉臻教授给学生们引用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非纯粹的军事行为。“国民党是就军事而军事,中国共产党则是八面开花”,她列举了中国共产党的十几条政治经济贡献,又列出四对哲学关系,以及日军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视程度,用大量的数字来说明共产党的作战方式到底发挥了哪些作用,如何通过地道战、地雷战让现代化的部队原地踏步,并且一点点扭转战局。为了强调客观性,徐院长还引用了一些源自日本的史料,学生们心服口服。

“思政课关键在于以理服人,只要老师能讲清楚‘理’,学生们是服气的。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政课堂上很好地体现出来,继续讲好中国故事。”徐奉臻院长感慨道。

2思政实践课触动心灵

现场观看“神舟十二号”发射 航天一线校友在酒泉授课

6月17日上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哈工大2020级小卫星班的学生刘峙麟感受到了脚下传来的隆隆震颤,仰望着长征2F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冲向九天,他激动地说:“太震撼了,第一次离梦想如此近!”

作为哈工大“逐梦航天”思政实践团队的一员,能在现场亲眼看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刘峙麟兴奋不已,“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斥全身,这样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

2019年,哈工大专门成立了思政实践课教研室,由学工部负责,让思政实践课成为了一门必修课,包括8个理论学时和24个实践学时。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课程既着眼于时代命题和现实关切,又结合哈工大的传统、优势、特色,真正做到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如何将思政实践课落到实处而非走马观花似的游览,其实并不容易。哈工大思政实践课教研室负责人尹胜君告诉记者,在选择实践课老师方面,学校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以这次酒泉之行为例,学校选择的专家是长期在航天一线工作的哈工大校友,年龄要求在40岁左右,“要能给学生讲清楚产业发展、技术前沿,以及国家在这一领域究竟是如何布局的,这能对学生们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重量级”导师库对接小班 在学思践悟中读懂中国

2020年9月,哈工大一校三区“开学第一课”,哈工大党委书记熊四皓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做爱国奉献、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哈工大人”为题,从国家、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为新生上了一堂4学时的思政实践理论课”。

在国内,哈工大思政实践课的导师库堪称“重量级”。师资队伍由校领导、党群部门负责人、新老哈工大“八百壮士”、学生思政工作者等266名校内师资和20位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对接小班教学,带领学生走进科研一线、工程现场、革命老区、田间地头,在学思践悟中读懂哈工大、读懂中国。两年来,7866名哈工大学生受益。

哈工大思政实践课主要面向大一学生,因为不少新生会感到迷茫,学校希望学生们能从这些实践课中找到答案,让他们走进科研一线、工程现场,亲身感受到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更有动力去学习理论。

来自计算机与电子通信大类专业的郑泽涵,毕业于哈三中。令他没想到的是,今年五一期间,刚上大一的他,就能去威海校区雷达站参观学习。和他一起去的赵艺,听完刘永坦院士团队成员于长军教授在雷达站现场讲授的思政实践课后,深受鼓舞:“坦先生带领团队用40年为祖国海防筑起了‘钢铁长城’,我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为国铸重器的哈工大人。”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谁来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新机?谁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是要靠一代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靠以哈工大为代表的、能够为党和人民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高校培养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哈工大党委副书记、校长周玉在思政课上讲道。

3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构建12583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2020年秋季“电路”的第一堂课上,哈工大电气学院齐超教授走上讲台。她给学生们出了一道思考题:“现在好多国家都在上网课,而同学们能够走进教室与老师面对面,想想这是为什么?”这仅仅是哈工大课程思政的一个教学缩影。

今年6月,哈工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首批15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之一,“电路”“通信电子线路”“水工程伦理”被评为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在全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为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哈工大成立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为目标,紧紧围绕课程思政的课程、名师和团队建设,构建了具有哈工大特色的“12583”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电路”里藏着思政元素 基础研究如同“长征”

关于课程思政,其实不少人存在认识误区。“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而非“眼中金屑、米中掺沙”。不是让老师在课堂上大段地讲述革命先烈故事,而是要深入挖掘各学科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电路”里有思政元素吗?起初,这个问题也把齐超教授难住了。但她很快悟出了门道儿,在给学生们讲到“谐振现象”时,齐教授提到个人理想要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鼓励学生在谐振点处把握时机、锐意进取,“你的奋斗目标与民族复兴达到同频共振的时候,你的个人价值就会在国家建设中凸显,青春梦要与中国梦同向同行,否则个人再强大,努力也终将归零。”

在给大二学生讲“分析力学引言”时,哈工大物理学院教师任延宇提到了红军长征。“咱们国家在基础研究方面,急需一大批顶尖人才来解决‘卡脖子’问题。然而基础研究的成果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要取得突破得有毅力,需要持之以恒。”任延宇告诉学生们,其实中国有很多科学家在进行科研上的“长征”,他们舍弃安逸,选择了如此艰深的工作,“因为如果没有人愿意踏实地坐冷板凳,国家的基础研究就不会强大。”

“好的课程思政,就是要这样润物无声。”哈工大教学研究与质量管理处副处长王广智教授告诉记者,经过三年努力,哈工大的3000多门课程已做到了“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院院有精品”,把家国情怀自然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充分发挥了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黑龙江日报》对哈工大在过去一年将贺信精神转化为学校发展建设的工作思路、战略部署和发展成果进行深入报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