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子追寻红色足迹,凝聚奋进力量

2022-08-24 16:36:38

7月21日,河南农业大学“心系三农,情系稼穑”实践团赴延安革命教育基地,参与2022年全国大学生延安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先后前往枣园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梁家河等地开展专题培训和实地研学,以深入实地考察转化所见所学,真抓实干,砥砺前行传承延安精神。

延续“光华农场”精神,深耕农学专业沃土

1941年3月,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第一个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单位——光华农场。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光华农场指导边区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促成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同时向新中国的建设输送了一大批农业领导干部和技术专家。几经更名,原光华农场发展成了现在的延安市农科所。7月24日,实践团前往农科所考察,了解到研究所主要研究的延谷13号谷子、延豆6号大豆等主要品系和果园绿肥豆菜轮茬增肥技术,对光华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学习。该精神内涵激励着团队成员作为农科学子,要以众多先进前辈为标杆,以爱农弘农为己任,肩负起新时代农科学子的使命担当。

微信图片_20220824132442.jpg

                                                 团队成员在延安市农科所认真听负责人讲解“光华农场”精神

弘扬“南泥湾”精神,追寻深厚政治本色

7月25日,实践团出发前往南泥湾。“南泥湾”精神涵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勇于担当、敢于创造的创新精神,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的精神与听党指挥、官兵一致的兵团精神。在大生产革命纪念馆内,南泥湾战士们拿起镢头“向荒山野岭要粮”战胜重重困难,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在稻田基地,满目金黄的稻田描绘着着南泥湾如今的金黄色彩。山上红叶似火,山下稻田金黄,如此“好风景”、与“真革命”增强了队员们的专业自信感,鞭策着队员们立志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行。

微信图片_20220824132551.jpg

实践团成员在大生产革命纪念馆认真学习“南泥湾”精神

悉悟长征精神,体验“磨豆”劳作

7月27日,实践团前往甘泉县象鼻子湾村。位于甘泉县道镇象鼻子湾村的雪地讲话旧址,是红一军团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地遗址,毛泽东主席曾在漫天大雪中,面对着300余名红军战士,发表了著名的“雪地讲话”,长征期间鼓舞了全军士气。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团队成员再次感受到了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英勇气魄和钢铁意志。随后,团队成员还体验了象鼻子湾村有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之称的“美水豆腐”的制作过程。这段实践与学习,促使团队成员对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微信图片_20220824132636.jpg

团队成员亲身体验磨豆过程,感悟长征精神

7月28日,实践团乘车绕过重重山路,分别到往前往甘泉县道镇乔庄村和五里桥村进行实地调研。在与乔庄村村支部第一书记程延龙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乔庄村以农业发展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大豆,高粱等农作物,部分村民还养殖有一定规模的猪,羊,鸡等家畜。村庄整体发展仍然较为落后,常住人口较少且年龄较大,需要更多的建设者深入基层来,助力乡村振兴。在甘泉县五里桥村村委副书记高元伟为队员们介绍了当地特色观光稻田-“鱼米之乡”,随后在实践团还深入田地查看了玉米、花生等其他经济作物的生长情况。经过实地考察,队员们发现“农旅互促,融合提效”成为当地发展的主要模式。

微信图片_20220824132719.jpg

实践团成员与乔庄村第一书记进行交流调研

在实践考察的返程途中,团队成员通过偶然的机会与延安市知青文化交流协会的郝贵仁进行交谈,他对实践团成员进乡村考察表示了肯定,同时勉励团队成员要切实转化所见所得,真正做好实地乡村考察,以新青年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

微信图片_20220824132756.jpg

实践团成员在延安实践中合影留念

据悉,实践团开展自主实践为期四天,四天里团队成员贯通历史与现实,以延安革命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以深入实地考察转化所见所学,真抓实干,誓要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在为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农业科技智慧和方案的目标前笃行不怠。




人民日报:河南高教 河南农业大学学子追寻红色足迹,凝聚奋进力量


责任编辑:陈曦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7月21日,河南农业大学“心系三农,情系稼穑”实践团赴延安革命教育基地,参与2022年全国大学生延安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