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深入贯彻全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学校和学院开展了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建设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我支部周敏教授主讲的《英美文学》课程获得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项目建设立项,陈思颖老师主讲的《综合英语》课程和马庆凯老师主持的《中外文化遗产赏析与思考》获得院级项目建设立项。
周敏教授在立项申报书中提出,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思政教学有些疑问,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并不是中国特色的教学理念,而是古往今来中外政府的常规操作。无论我们多么强调文学的审美和艺术,不可否认的是,文学作品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英美文学作品当然也不例外,其中深蕴这西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鉴赏的同时,不忘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时代青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理念中,周敏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3C”模式,即坚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使他们形成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 consciousness),共同构建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近年来,我支部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支部书记杨大然曾在2020年年底的全院教学大会上做了“如何走出课程思政的认识误区”的报告,深刻剖析了教师群体中对课程思政普遍存在的认识偏差以及解决的办法。在支部书记杨大然带领下,支部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并努力寻找外语学科中与德育知识体系的“融点”,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思政元素和所具备的育人功能。在下一步工作中,我支部将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推动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密切合作,鼓励更多的教师在课程中主动开展“课程思政”,积极申报校级和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的建设项目,深入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落实。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