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先锋能吃苦、有理想、敢奋斗,让我看到了青春最美的样子。”
——“在寻访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青年要把理想与使命相结合,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脚踏实地干事业。”
今年暑期,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组织开展“青年‘乡’约,助力振兴”寻访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社会实践活动,组织80余名青年学子奔赴24个省市自治区53个基层乡镇村庄,对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做出贡献的53名基层优秀青年代表开展寻访活动,通过“访青年、进村户、谋发展、促成长、存回忆”,完成“一份调研报告、一个视频作品、一组现实照片、一份访谈记录、一份实践心得”等“五个一”任务,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乡村看振兴,对标先锋助振兴,激励青年学子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青年先锋。
(80余名实践队员前往全国24省市自治区寻访基层青年先锋)
用脚步丈量,初入基层看变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如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最美的青春是什么样子?”“青春和乡村振兴能双向奔赴吗?”实践队成员们带着这些问题奔赴各省、深入田野,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感受乡村振兴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在基层寻找一个个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青年身影。
“那些农民脸上的笑容,那些茁壮生长的作物,那些群山间萦绕的炊烟和点点灯火,是坐在高楼大厦的空调屋里永远看不到的。”实践队成员赵雅婕在寻访后发出感慨。在广袤的乡土上,实践队成员们寻访基层青年先锋,在他们的带领下走访农舍、参观农场、体验兴农技术、参与助农服务活动……这里有“老树开新花”的乡村振兴故事,也有青春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基层奋斗故事。
用真情感悟,深入寻访探初心
随着寻访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青年先锋逐渐涌现。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最美返乡致富带头人”带着一份“为民谋出路,带民同致富”的初心,毅然辞职回乡创业;重庆市90后“娃娃村官”毕业后利用专业知识建设家乡,解决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安徽省“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凭借“村事即家事”的信念,以家乡发展事业为自己的事业……
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愿意扎根田野,挥洒青春?“读书不是为了逃离农村,而是为了把农村建设得更好”“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个个脸上都能绽放出笑容,就是对我的最大肯定和褒奖”“我最大的理想就是为更多的人造福,基层虽然脚踏泥土,但依然可以仰望星空”。实践队成员们在这些基层青年先锋身上感受到了炽热的情怀、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
(青年先锋代表线上分享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奋斗故事)
用行动书写,学以致用助发展
这场田间地头的“青年‘乡’约”,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更是一场“一线的专业课”。实践队成员孔震乾在寻访后说:“青年先锋能吃苦、有理想、敢奋斗,让我看到了青春最美的样子。”实践队成员魏媛媛感慨道“国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拼搏。”实践队成员王笑笑也表示:“通过这次走访,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青年要把理想与使命相结合,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脚踏实地干事业。”实践队员们在乡村青年先锋寻访过程中纷纷发出自己的声音,认识到广阔基层大有可为,他们立志褪去稚气、增添勇气、沉淀底气,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壮丽事业中,为基层的蓬勃发展贡献青春热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这场寻访青年先锋的活动中,实践队成员们扮演的不仅是“采访员”和“记录员”,还是基层青年先锋和乡村振兴的“调研员”和“宣传员”。实践队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学院田野调查特色,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在寻访过程中挖掘乡村治理创新经验、发现乡村振兴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探索青年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助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让乡村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