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学生一支部成员参加第五十一讲“百川讲堂”

2021-07-30 19:56:31

6月14日,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华教授,应邀在13号楼106报告厅参加我院百川讲堂第五十一讲,为我院师生作了主题为“论素养本位课堂教学”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高伟院长主持,我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参加。

讲座伊始,高伟院长对张华教授的到访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欢迎。张华教授围绕“价值论—知识观—方法论”的三大主题来阐述此次讲座主题。首先,张华教授指出,自2015年1月起,高中课标修订的两个突出特色是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有机地融入新的课程标准之中,而且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业质量标准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构建。张华教授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并以河北衡水中学、安徽毛坦厂中学的教学方式及管理模式为例,指出一切学习的本质上是自主合作学习,强调乐才是教育的内在价值。其次,依据当前教育现实问题,张华教授引经据典,阐明知识的价值以及我们对待知识的态度。辅之以怀特海、杜威等名人的卓见引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涵义,即以学科理解或思维为核心的学科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是当前时代素养本位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它在本质上是学科知识观的根本转型:是由事实本位走向理解取向。选择少而重要的学科核心观念,让它们彼此间建立有机联系,使课程结构由“学科事实覆盖型”转化为“学科观念理解型”,让学科核心观念植根于真实问题情境,学生由此可以跨越不同年龄或年级持续探究并发展学科理解,这是素养本位教学的第一要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学科实践而学习学科,亲身经历学科知识的诞生过程,由此既理解学科性质,又发展学科实践力,这是素养本位教学的第二要义。这种新型学科教育的重要特征实质上实现了学科世界与生活世界、学科实践与生活实践的双向融合。最后,张华教授指出我国学科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的任务是摒弃凯洛夫式教育的“间接经验论”,倡导走向学科实践的“直接经验论”与“核心素养观”。随后张华教授重点讲解了走向“素养本位教学”的六大行动策略,分别为:其一,确定“生成性主题”;其二,转化“素养目标”;其三,凝练学科大观念;其四,确定“素养表现”,亲历学科实践;其五,设计“表现式评价”;其六,倡导“跨学科学习与教学”。张华教授全程引经据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为我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会后,老师和同学们均表示受益良多。

张华,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美国富布赖特学者(FulbrightScholar),曾于2002-200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做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入选首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 年入选“上海曙光学者”。2007年至今,当选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urriculumStudies, IAACS)主席。兼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曾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欧美多所大学做学术演讲。现已出版学术论著11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译著7部。学术论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责任编辑:范敬越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生一支部成员参加第五十一讲“百川讲堂”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