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兰州大学以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为抓手,在促进学生骨干队伍素质提升中发挥朋辈帮扶教育积极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促进大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背景情况
学生骨干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在班级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协助老师做好日常管理的助手,是引领班级学生健康成长的榜样,是促进老师和学生有效沟通交流的桥梁。班长、副班主任是兰州大学两支重要的学生骨干力量。班长历来是班级骨干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班级的核心。副班主任这支队伍是在兰州大学两校区办学,榆中校区远离本部校区,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减少的背景下于2002年建立起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大一新生的副班主任,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引导新生完成角色转换。近些年来,学工部不断强化对这两支队伍的培养和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朋辈引领作用,在班级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 主要做法
(一)严把入口关,制度保障打好基础
为保证班长和副班主任这两支队伍的整体质量,我校严格把控选拔环节入口关,在充分掌握学生基本情况,通过民主选举、自我推荐、他人推荐、学院学工部“双审核”的基础上,选拔出思想态度端正、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担任班长或副班主任。建立淘汰机制,对于在担任职务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及时引导教育、竞争淘汰,保证了队伍的战斗力和活力。为强化制度保障,制定了《兰州大学副班主任管理办法》,办法对副班主任的选拔条件、职责、权利、义务、考核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对于考核合格的副班主任,学校将在综合测评、保研、留校从事学生工作等方面给予相应政策倾斜,充分调动了副班主任队伍的积极性。自2002年至今,学校已连续18年选拔综合素质突出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副班主任,他们是新生学业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贴心人,也是学院、学生管理部门的得力助手。
(二)强化思想引领,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我校始终将班长和副班主任这两支队伍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和价值引领放在首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队伍培养的全过程,遵循青年成长和思想教育的客观规律,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不断创新培养方式。学校每年开展新生班长训练营、副班主任夏令营,旨在提升班长和副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培训专门设置理论提升模块,聚焦国家重要会议、社会热点话题、学校改革发展等议题,邀请专家学者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主题研讨、实践交流等形式进行专题培训。通过持续不断的加强思想引领,我校班长、副班主任队伍始终秉承兰大“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逐渐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富有家国情怀的学生骨干队伍。
(三)注重过程培养,提升业务能力
学校在注重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也不放松对班长和副班主任队伍的过程性培养。针对副班主任和班长两支队伍,学校分别于每年的8月、10月开展副班主任夏令营和新生班长训练营。培训前期统筹校内外资源,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通过团队建设、专题讲座、班级建设工作坊、班级建设经验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着力提升新生班长和副班主任理论素养、业务能力以及班级管理服务水平。除开展专题培训以外,我们还通过定期开展工作论坛、工作联席会、经验交流会、十佳百优班级评建活动等,加强两支队伍的日常交流,强化日常性、过程性教育。
(四)加强朋辈互助,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学校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副班主任、班长在日常教育、班级建设、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模范带头和组织协调作用,引领班级学生健康成长,推动优良班风、学风建设。学校每年在副班主任一年任期结束后开展副班主任考核工作,针对表现突出的副班主任予以表彰,树立优秀典型;每年邀请“十佳班级”班长和优秀副班主任为新生班长、新任副班主任开展经验分享,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媒体资源,加强对班长、副班主任队伍的宣传力度,扩大两支队伍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引导更多学生向先进看齐,向榜样靠近。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18级学生范成龙,曾任2019级理论与应用力学办副班主任。工作期间他主动开展工作,积极配合协助学院,带领班级学生开展班级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他所带的班级也曾在学院运动会中揽获接力赛项目第一名、趣味项目第二名、体育道德风尚奖等多种荣誉。作为副班主任的他,在带领班级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完成自我突破和成长,先后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学生标兵等荣誉。同时他还充分发挥个人爱好特长,通过短视频表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先后荣获第九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三等奖、第十七届广州大学生电影展优秀短视频奖。
三、取得成效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校在班长和副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培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班级学生骨干培养体系逐步完善
完善的培养体系是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培养体系是否完善关乎着学生骨干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关乎着学校学生骨干队伍发展的整体质量。我校在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具体工作的同时,也在班长、副班主任的培养实践中不断摸索,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调整培养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培养路径,经过长期努力,我校已经形成了从选拔入口到过程培养、再到奖励评优的全过程培养体系。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学生骨干培养坚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班级建设形成有力抓手
班长、副班主任这两支学生骨干队伍,经过培养和锻炼,已经成长为兰大学生骨干群体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坚定地理想信念,能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主动承担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积极协助老师做好班级建设和服务工作。他们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乐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热心公益,为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班长、副班主任已经成为学校、学院开展班级建设的强有力抓手,为我校班级建设和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工作贡献着新时代青年力量。近年来,我校严抓班风学风校风建设,通过持续开展“十佳百优”班级评建活动,激发班级凝聚力,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班风,践行了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
(三)形成了良好的榜样示范效应
经过多年的教育培养,我校学生骨干队伍,尤其是新生副班主任队伍以其优秀的品行、扎实的业务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全校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支队伍在扎实苦干中践行着兰大“勤奋 求实 进取”的优良学风,在创新探索中弘扬着兰大人“自强不息 独树一帜”的精神品质,他们用自身行动引领班级学生向好发展,他们以扎实的业务能力助力班级学生健康成长。兰州大学每年培养出600余名班长,150余名副班主任,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助人成长,更获得了自我成长。近年来,他们在班级管理、社团发展、活动策划、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领域主动作为,贡献青春力量,为兰大青年学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引领了一大批学生向优秀看齐,向先进学习。2018级新闻与传播学院闫姝晨同学,曾任2019级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班副班主任。担任副班主任期间,她不仅积极开展班风学风建设,主动为新生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副班主任的使命和职责,她的工作得到了所带班级学生的一致好评,最终被评选为2019年“优秀副班主任”。此外,她还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级特等奖等奖项。
四、经验启示
我校在近些年来班级学生骨干培养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总结、梳理归纳,在不断反思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现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总结以下几点:
(一)学生骨干培养重在拓展培养资源
要想教育培养好学生骨干队伍,搭建平台、拓展资源是关键。在学生骨干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应时而变,与时俱进,积极拓展外部资源,引进最新培训理论和方法,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辟校外实践渠道。虽然我校地处西部,办学条件相对不足,育人资源相对缺乏,但我们还是能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积极拓展外部资源,针对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模块化培训,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探索真正适合学生的培养方式。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中,为学生骨干的发展提供最好的平台,通过不同形式的培养挖掘学生骨干内在潜力。
(二)学生骨干培养要提供更高发展平台
班级学生骨干的服务对象是班级内学生,日常管理中班长和副班主任的活动也局限在班级事务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骨干的发展空间。多年来我校积极探索班级骨干发展路径,打通学生骨干纵向发展渠道,为他们提供更高发展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学校各部门的管理工作,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学校各个部门的了解,又有助于提高工作技巧,拓宽工作视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高硕圆,曾任2017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班班长、2018级电子信息类3班副班主任。由于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表现优异,综合素质突出,副班主任任期结束后被选拔为学工部思政教育办公室学生助理。做学生助理期间,该同学表现出较强的活动组织和策划能力,先后协助老师举办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榜样的力量”优秀师生颁奖盛典等大型活动,主要策划和组织了2019年-2020年新生班长训练营、副班主任夏令营等活动,同时负责学生助理团队的管理工作。三年间,通过以上各种平台的历练,高硕圆同学已经成长为一名思想立场坚定、基本业务功底扎实、具有较高组织协作、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骨干。该生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会干部等荣誉称号,同时被推免至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今后的学生骨干培养工作中,我们还应该着眼于更深层次的培养内容,借力外部资源,为学生骨干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成长舞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