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刊发叶世满同志理论文章:聚焦“适应社会需要” 走好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新路

2024-09-02 09:26:20 闽江学院


叶世满,中国高等教育封面.jpg


要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夯实基础、做强底盘、加快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新路,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深刻把握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内涵定位,盯紧把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科专业优化动态调整、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

关键词  教育强国;一流应用型大学;立德树人;技术技能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作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赋予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应用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事关高等教育的总体布局和规模质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既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也要夯实基础、做强底盘、加快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新时代新征程,应用型大学要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办学定位,自觉融入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要坚定信心决心,切实提高办学质量水平,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要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

全面认识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战略意义

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要始终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中来看待,始终站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始终牢记嘱托,坚定自信,勇毅前行,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

1990年6月至1996年5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兼任闽江职业大学(闽江学院前身之一)校长达6年时间,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影响深远。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闽江学院考察调研时充分肯定学校在坚持应用型办学、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强调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为新时代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新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全面落实教育强国战略任务的题中之义

纵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体系,应用型大学都是主体部分,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巨大。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应用型大学的质量和水平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龙头的发挥,也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整体水平。当前,我国应用型大学的基础较差、实力较弱,还面临着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以及人口变量等多重压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应用型大学找准自身定位,从同类竞争走向错位发展,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对接产业发展机制活、适应社会需要能力强的独特优势,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产协同育人机制,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上作出应用型大学的应有贡献。

3.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不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还是有效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都对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应用型大学是为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它存在的逻辑和办学组织机制具有特殊性,集中体现为“办学目的的实用性、办学面向的实际性、办学过程的实践性”,肩负着培养地方和行业发展急需人才的历史重任。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逐步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把握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内涵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要求。应用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深刻把握自身建设的定位,才能更好地走好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新路。

1.中国特色是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本质属性

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核心在于“中国特色”,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道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坚定中国特色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方向,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的自信,这是走好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新路的最大优势和最大底气;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彻到学生管理、专业设置、课程优化、教材编写、师德建设、教学改革等各方面,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现代化是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流的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是衡量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重点要落在“现代化”上,要遵循应用型办学规律、教书育人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以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本路径,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一流应用型办学体系;要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牢牢把握应用型大学办学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处理好办学规模与办学效益、科类结构与层次类型、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等要素关系,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求,特别是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努力提升高校创新服务水平,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贡献。

3.应用性是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显著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这就要求强化“产学研用”全链条创新,着力构建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群体共同作用的创新型生态系统。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着力点要落在“突出应用”上,要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使学校的办学与区域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有机衔接,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要立足国情和省情市情,扎根区域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热切期待;要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产教供需对接,秉承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把优势学科专业做强,把社会急需学科专业做精,把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做实,不断满足区域创新发展需要。

奋力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是一个长期探索、逐步成长、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这是在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对应用型大学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期待。立足新时代新要求新期待,要紧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探索我国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路径。

1.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高质量育人新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坚持“德育首位”的光荣传统,把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努力交出立德树人的满意答卷。闽江学院着力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新生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首院”,把思政课作为“首课”,把“一个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化为“两个核心目标”,即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努力践行“四个重要要求”,即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全面落实“五育并举”行动;深入实施“六暖工程”,即暖思想、暖学业、暖心理、暖生活、暖资助、暖就业;实施“七个一百大学生成长计划”,即读百书、听百讲、经百战、研百案、走百村(企)、访百人、写百文。学校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探索“双元主体、双链嵌入、双师指导、双园经历、双证融通、双创协同”的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上走前列、作示范。

2.坚持把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先导任务,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应用型办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坚持把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作为先导性任务,深度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着力引导应用型大学改变短视思维,跳出校园“围墙”,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新增布局急需紧缺的学科专业,调减和撤销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促进学科专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闽江学院坚持“政府引导调、高校自主调、市场供需调”相结合原则,深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改革,持续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评估机制,以自身评估为基础,以专业评估为重点,以社会评估为补充,建立健全“自我评估、专业评估、社会评估”三位一体的学科专业评估体系。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新趋势,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全力全方位推进“专业+数智技术赋能”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完善,打造兼顾系统性和灵活性的学程,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紧跟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和就业竞争力。

3.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支撑,完善一流应用型人才引育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流应用型高校,要全面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优化实施一流应用型人才揽蓄行动,引导应用型大学围绕重点发展的学科专业领域精准引才,以引进学科领军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为重点,以集聚大批青年英才为基础,积极构建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相协调、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相促进、预聘与长聘相结合的人才引育体系。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进校任教,支持设立大师工作室,聘请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进校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探索建立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与应用型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贯通渠道。加快推进教师分类评价改革,坚决扭转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持续优化教师多元发展、分类评价机制,深化教师教学分类管理改革,健全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和薪酬分配体系,对急需紧缺人才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大胆开辟发展晋升的绿色通道,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应用型教师队伍。

4.坚持把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使命,加快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是应用型大学的重大使命,要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科学研究的应用性、服务发展的适应性,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遵循“企业提出需求、校企协同育人、政府提供保障”原则,注重发挥教育和产业资源优势协同育人,巩固校企双元育人主体地位,推行校企“双导师”制,联合开发产业定制课程、产业实践课程,确保教学内容迭代更新,构建校企育人共同体,促进人才供需对接更精准,协同育人途径更多元,培养适应产业升级迭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闽江学院聚焦福建“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和福州重点发展的十六条产业链,吸引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动校企协同使用真实场景、共同使用真实生产线开展实地实操的“沉浸式”教学,重点推行“订单式”培养,彻底打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最后一公里”。坚持产学研协同提升攻关能力,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所需,强化校企联合攻关,打通学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壁垒,将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产业和产业链上,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5.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闽江学院深刻把握“党建引领、育人为本”的政治责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用好理论富矿,着力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高地。对标“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要求,坚持以“六个过硬”为统领,抓实“五个到位”,对标“七个有力”,深入实施学校党建赋能工程,推动学校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高校发展优势。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党风校风学风“三风”齐抓,不断夯实治理之基,确保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底色不变、方向不偏、动力不竭。

[本文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闽江学院研究基地2022年度开放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与闽大”(YJJD202202A)的研究成果]

【作者:闽江学院党委书记】

(原载2024年第13/14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责任编辑:杨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