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持续推进“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深入开展,12月21日下午,学校在高新校区知行楼612开展第八期党总支书记讲理论活动。党委书记王海滨,党委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各党总支书记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琪主持。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继续扎实推进我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会上,学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师代表、我院教工一支部党员、理论教研室赵帅老师就一年来在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进展情况、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主题交流。
王海滨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六位发言人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在课程思政方面畅谈了自己深入的思考与实践,效果很好。一年来,我们各个学院推出来的示范课程和老师,也在课程思政上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他强调,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专业课老师起到了很大的引领作用。课程思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对提高专业教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素质也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是师生双提升的一个过程。要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有一支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我们要让全体教师都能够从思想上、认识上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知行合一的殿堂,真正实现各类课程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发言内容摘录如下】
课程思政示范作法及下一步的设想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教工一支部 赵帅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我是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教工一支部的党员教师赵帅,我主要担任音乐理论学科教学的两门课程《基本乐理》、《音乐欣赏》,这两门课程从2003年合并升本开始上了16年了,基本乐理是音乐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音乐欣赏是专业基础课程,2018年学院领导把我的《音乐欣赏》课程拟定为了学院的课程思政示范岗,说实话,领导是用了心的在思考这件事情的,《音乐欣赏》课程涉及到了不同国家、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有时间线索、有地域区别、有历史背景,《音乐欣赏》是和课程思政比较搭的一门课程。只要课程涉及到中国音乐史、中国作品、中国的作曲家等教材所蕴含的中国元素就可以大作文章了,比如:爱国、民族情怀、中国梦、中国历史、中国改革、党的方针政策等等;在18年秋季学期我的《音乐欣赏》教学大纲就做了部分调整和修改,将课程思政的内容加了进去,总体来讲就是在能够融入课堂和知识环节的地方都加入了思政元素,比如,歌曲体裁“颂歌”就可以融入(歌颂祖国、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母爱等元素);“组歌”(长征组歌)更是理所当然地融入中国革命史,讲述长征的背景、历史意义;“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冼星海(人民音乐家、无产阶级音乐先锋战士),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抗日救亡运动及系列作品。其实思政元素无处不在,老师们要学会做到有心,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做到切入自然就好,不能让同学们有“植入广告”的感受,否则思政工作是不成功的,是让人难受的,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思政切入必须自然而不突然,自然而不刻意,切忌本末倒置,思政只是元素,不是教学主题,不能影响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质量!能做到以上几点必须合理把握和掌控课堂,才能效果突出。
《基本乐理》是比较纯粹的理论课程,这个课程最初没有定位为思政课程,但课程思政的要求是每一门课程都要有课程思政的内容(感觉在说绕口令),很多老师所任的理论学科就有了“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的感受和想法,比如《和声学》、《曲式分析》这些理论课程就显得更加“理论”而专业了,哪是不是这一类课程真的就没有办法融入思政元素了么?回答是否定的,理论学科在讲解的时候都要结合具体的作品、作品(中国作品、中国作曲家)就蕴含了大量中国元素,有中国元素就可以做“思政”的“文章”,即便是是贝多芬(任何一位国外知名作曲家)的作品,我们则可以去讲贝多芬人生的价值追求,引领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基本乐理》中要讲到“音律”(音乐学中的数理音响学)------用数学的方法计算音的频率(音的高低,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标准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音律)。其中的十二平均律是为了适应键盘乐器的制造和调音,并适于转调而产生的,定律法是将一个纯八度平均分成均等的12个半音的音律,叫十二平均律。
这个概念我一表述出来大家首先脑海里想到的是西洋的键盘乐器------钢琴,但是,世界上第一个最早计算和制定出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国明朝的朱载堉(1536-1611),在他(1596年)61岁时写下的《律吕精义》中,把12平均律用数学计算的十分精确,与当今的12平均律完全一样!在欧洲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提出了12平均律,但没有加以科学的计算,到了1691年德国人弗克迈特(1645-1706)提出了12平均律并受到音乐家巴赫的热烈拥护,于1722年巴赫发表了“平均律钢琴曲集”(1709年意大利大键琴制造师----克里斯多夫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击槌钢琴,当时只有4个八度)遗憾的是我们中国民族乐器中至今没有键盘乐器,虽然我们的12平均律理论早于西方近一个世纪(95年)键盘乐器却诞生在意大利,问学生遗憾么?这是为什么呢?(注意下面就自然的引入思政元素了)
理论有了而没有具体去实践;理论和实践是不可分的;理论是必学得靠实践来检验和验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要不然,钢琴应该理所当然地在中国“出生”!从而引发学生对实践重要性的探讨!所有理论的学习都是用之于实践,同时也用实践来验证理论是否科学;音乐专业的具体实践就是演唱和演奏和表演。
当然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只要肯动脑筋思考,完成思政的实质(德育教育)——立德树人是不难的!
课程思政作为理工科的教师他们岂不是更难?但上海某高校医学专业《解剖学》思政课程中可以讲遗体捐献,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思政中可以讲“工匠精神”。可见,课堂思政的方法是多样的、灵活的,可以“讲好故事”(从中发掘价值观)、教学中涉及到的大师成长道路、学科历史发展以及教师的个人经历;可以讲“失败的教训”;还可以讲“反面教材”;思政的元素可以有:马列主义、历史教育、民族精神、法制科学、健康心理、中国革命、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党的政策方针、中国元素、中国事情、价值追求等等。
最后,各位同仁应该注意课程思政的重点:明确学科观,找准专业定位;注意价值引领,回归教育本源,教书和育人不可分割!
关于下一步课程思政做什么?怎么做?我还在思考和待命状态中,这次学校宣传部安排的:近似专业结对子宣讲、学习思政方式我就感觉非常的好,注重校内的交流合作,相互探讨和学习定能推动课程思政的步伐。
发言中有不足不妥之处,请斧正!
谢谢大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