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访”活动感悟 | 传承革命精神 感恩和平生活(一)

发布时间:2021-12-13 09:44:57

传承革命精神 感恩和平生活


图片

“红色寻访”活动感悟

自交通运输学院号召开展“红色寻访”活动以来,学院青年们一直积极响应,在学习之余探访家乡附近的革命先辈故居旧址、红色纪念馆等,寻访结束后,他们也记录下了自己的感悟。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

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阅读他们的感悟,怀着崇敬之心,跟随着他们生动的文字,一起感受战火纷飞的传奇年代,追忆那时英雄的峥嵘岁月,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

交运181班 吕星皓

寻访地:中国一大旧址纪念馆


图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参观中共一大旧址有感


这次红色寻访我选择的是中共一大旧址纪念馆,作为党的诞生地之一,如今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不少人怀着崇敬之心来这里参观,我也不例外。在离开时,我感到收获颇丰。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是出席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所,是一栋颇具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于1952年9月修复并对外开放,当时的大会就是在底层一间约18平方米的客堂中召开。

走过青灰色的石墙和黑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鲜红的党旗,神圣而庄严,让踏入纪念馆的人们肃然而起敬。正面墙上是十五位参加一大会议的代表的巨型铜雕,铜雕上复原了他们坚毅昂扬的眼神。毛泽东主席位于人物中间,代表着他在党中的领导指挥地位,是他带领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名为《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的陈列展,以年份顺线为展线,用文物、图片、多媒体等方式多元化地开设展品展示,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让人们多感官地体验革命先辈立党为公的责任感、把一个个纲领宣言转变为现实的事迹、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在展厅的“起点”“前仆后继,救亡图存”这个两个部分,向人们展示了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旧中国风雨飘零的历史,不同阶级都不乏爱国的有志人士,但他们都没有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唯有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

共产党在中国的诞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正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李大钊同志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人物,纪念馆里有一台他使用过的打字机,是其中的珍贵文物之一。有不少人和我一起在那台还微微闪耀着光泽的百年打字机面前驻足许久,仿佛能听到李大钊同志飞速地敲打着圆形键盘。

在“群英荟萃,开天辟地”的部分里,我看到了十五位参会者的资料,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还有两位共产国际的代表。他们身份不一,但却不影响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和追求。大会一共开了七次会议,前六次在的就是这块土地上的简陋陈旧的会议室。但他们不在乎这些外部的物质条件,因为他们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决心。而如今社会,消费主义、物质为尊的风气甚嚣尘上,又有多少人愿意沉淀下浮躁的心灵,学习这种以精神理想为上的先辈精神呢?如此古今一对比真令人感慨。这里的空气因为历史的负重而肃穆、凝重,这里的一砖一瓦因为伟人的指点江山而熠熠生辉。

展览的尽头是一群人物雕像,刻画了当时会议的一瞬场景,铜像不会说话也不会动,但是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血感。在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年代里,就是这满腔热血的十三位青年,追求真理、舍生取义、不畏列强,誓要改天换地,捍卫中国的万里河山。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此刻,无需言语教诲,就能深深地体会那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谛。

当今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在不断成熟壮大,已经由初期几十人发展到了今天的几千万人。我不禁感叹,这一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背后是多少鲜血、汗水,有多少艰辛困苦。诚然,历史的光辉征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征程是要靠我这新一代来创造的。在感恩和平,感怀富足生活的同时,也不应忘记那曾令人荡气回 、慷慨悲歌的历史,居安思危,接过革命先辈手中的使命火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任何困难艰险和利益诱惑面前做坚持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



图片

交运181 王幸千  

寻访地:中共四大会址


图片

记“红色专访”


疫情期间,我参观了四行仓库、中共四大会址等地,了解到了原来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中有这么多的红色革命基地。

2020年6月13日,正好路过虹口区四川北路绿地公园的我偶然间看到了中共四大会址的指示牌,出于好奇我便入园参观了。会址位于闹市中心的一座公园深处,是一座仅有三层的泥瓦小楼,与周围现代化的大楼有种奇妙的相得益彰之美。通过展区的介绍,我了解到原中共四大的会址已于一二八事变中毁于战火,现在的会址则是2006年新建的。

会址大量注入了上海独有的石库门、弄堂的等元素,里面有小楼的情景再现,一桌一椅一尘不染,仿佛时间停留在了那一刻。由于疫情的原因,当时展馆内只有我和我的一个同伴,周遭鸦雀无声,只有时间流逝的滴答声,我仿佛感受到了历史的车轮在转动,我们回到了那个年代,看到了中共四大之后,那些全国的反帝反封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及妇女运动得到了迅猛发展,看到党的队伍一步步壮大,中国一点一点地站起来了。

会馆中还介绍了四大的参与人物的生平,包括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还介绍了五卅运动。对于那些在五卅运动中为中国流血牺牲的人民我感到敬佩,正是他们打击了帝国主义嚣张的火焰,增加了人民反帝国的爱国意识,揭开了大革命的序幕。

通过此次红色专访活动,让我了解到了党的壮大过程,与本学期的毛概课程内容相结合,可以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我们也要铭记历史,不能忘记革命先驱,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需要更多的实地感受和平的不易,不忘战争之痛,继续倡导和平。



交运192 聂锦龙 

寻访地:仁寿县烈士陵园


图片

寻访记忆中的陵园


风儿喧嚣,我踏上了寻访红色的旅途,目的地是仁寿县烈士陵园,我曾经在老师的带领下拜访过这些先烈,隐约记得在山的里面,那些转过的弯、爬的路。辗转几番终是见到了这庄严的圣堂。

眼前的大门如我印象中的一般,庄严肃穆,气氛的凝重犹在,“英灵浩气千秋在,先烈精神万古存。”几个大字扑面而来,带着阵阵血雨腥风,撕扯着我回到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我定了定神,整装迈入陵园。

没有浮世的喧哗,世界的痕迹在这里淡去,记忆中的守门人也不见了踪影。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耳边只有风仍在喧嚣以及脚踩落叶那“嘶啦”的清脆。我慢慢地踱步,深怕惊扰了这份宁静。确实,这才是陵园该有的样子,但是总觉得有点失落,是什么呢?

大概是叹息逝者那大好的青春年华吧!一个转角,我看到了那座丰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烫金的大字,带着无与伦比的气势,恍若逝者死前不屈的斗志扑面而来。我沉默了,在一个具象的事物面前,我才真真切切地感觉到逝者的伟大。良久,我低着头走过,前方是小墓园,许多棺上都轻轻放上了一朵花,相比是哪位前来瞻仰的人带的吧。棺前的石板上刻满了烈士的英勇事迹,阳廷安,李华云,张勇……阅读他们的事迹,正是一场无声的交流,映照出自己的渺小,再往前走便是大墓园了,许多棺上没有名字,但我依然都感受到他们的伟大,为了革命,燃尽自己的所有!

慢慢地走着,也不知道沉默了多久,直到天下起了小雨,这里愈发冷清,简朴,我突然心疼起来,我终于知道我在失落什么了——是我们的逐渐遗忘。是啊,时间最强大的手段不正是遗忘么,如若不是参加这个红色寻访活动,我或许再也想不到回来寻访这记忆深处的伟大。那一道道山路,就像一道道沟,将烈士们的形象渐渐淡去。岁月流转,我们看着前辈,满怀感激,我明白了,只有付诸行动,亲身去经历,才会有真实感,而不是仅仅将崇敬之情建立在书本的描述,更不是埋藏在心底,那样只会淡忘。只有切身处地的感受到了烈士们的悲壮,才能够真正将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也是感谢这次红色寻访,让我寻访到了内心深处的记忆。


图片


他们的文字,让人身临其境,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烈士的悲壮以及他们内心真实流露的情感……

其实,还有许多的交运青年也利用了这段特殊时期进行了红色寻访活动学习,他们也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相信屏幕前的你们也意犹未尽,那么,让我们期待下一期的内容。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他们的文字,让人身临其境,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烈士的悲壮以及他们内心真实流露的情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