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口译研究沙龙继续举办系列讲座 -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9月24日晚7点,口译研究沙龙系列讲座(2021-9)在侯靖靖老师的主持下在腾讯会议平台开讲,本次主讲人为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康志峰教授。讲座受到了参会老师、同学们的极大欢迎和热烈好评。
康教授任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会长,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全国应用翻译与教学文库专家委员会委员、《翻译研究与教学》主编、任国家社科项目以及省部级社科项目盲审专家、美国科学出版集团(Science Publishing Group)应用语言学与翻译学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等3家期刊,国内8家外语名刊口译学研究、翻译学研究、应用语言学等稿件盲审专家和期刊编委。
研究方向:口译理论与实践(口译学、认知口译学)、翻译学、应用语言学等。曾访问过60多个国家,并在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做学术报告,并在国内外众多场合担任同声传译、交替传译、联络口译等。获部级奖项2项,卡西欧奖10项。担任校级精品课程和上海市级重点课程英语口译的负责人。国家人文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级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评审专家,主持国家项目2项、省部级研究项目等10余项。在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等国际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中国外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研究》、《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上海翻译》等国内外期刊发表期刊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等50多部。
本次沙龙的题目为“认知口译学视阈下的学生译员认知灵动与译效研究”,康教授从认知口译学定义、论要解析和眼动实验等几个部分向大家介绍了“认知口译”领域的发展过程、研究热点和未来方向。
从认知的视角将认知心理学,如知觉、注意、记忆、言语、判断和决策等理论研究,与译员的实践相结合,是对职业译员和学生译员等进行口译实践操作、口译测试及口译研究等在口译认知信息输入、口译认知记忆、口译认知信息加工、口译认知表达以及口译认知评估等过程中认知心理研究的一门科学。
结合在认知口译领域的研究成果,康教授向大家解析了该领域的几大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路径,强调研究设计应提前预设实验过程,样本容量应在30及以上,要多思考受试者表现背后的原因;结合二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经验,康教授也分析了口译的过程和引起口译质量不佳的原因,表示,口译中的焦虑并非负面现象,焦虑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囊括听、译和转换,学生译员应正确对待这一现象。
根据两个研究项目,康教授与大家分享了眼动实验的设计和过程。
颜色越深,注视越久
康教授的分享和解析让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备受启发,相继踊跃提问,以下是部分互动内容:
1)刚刚看到眼动实验的打分过程,其中将文章分段进行打分,这个过程也考虑流利度,还是仅评估准确度?
综合打分,有一套评估标准,口译质量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比例。
2)现有很多评估标准,是使用某一种进行评估,还是根据实验需求另设计标准?
参考国际研究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口译焦虑量表。
3)在认知口译领域,除了眼动、焦虑、记忆力还有其他可以进一步研究的角度吗?
焦虑、情绪等各个方面利用机器来进行的实验,主要是研究整个认知的过程,包括信息如何获得,获得多少;而后有个记忆(长期短期)和转换的过程(产生多大的代价),输出的过程(如何译出来,产生何种效果?),这个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和认知神经都是基于语言,也可以研究大脑神经认知过程和影像,其实口译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和认知相联系。
4)在没有眼动仪设备的情况下,怎么开展口译的实证研究呢?可以用键盘反应的时长来测试吗?但这里面有涉及学生的打字速度等?是否干扰因素太多了?
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录像来观察眼睛移动情况,不过现在最好是跟着技术的发展,这样研究会更加精准。
5)关于选题,怎么找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进行深挖呢?
小论文就抓一个小点研究透彻,例如会议口译其中的语块、译员的语速等等;但是想要发表论文,需要新颖,能够有新的价值。不能老生常谈,例如口译质量评估方面,可以以质量评估为基础,在其基础上进行新角度结合。例如教学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可以谈谈怎么发现的,怎么解决的,效果怎么样。
6)在眼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难点或者需要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
这个过程最难的是编程,需要找专业人士;比较重要的是准备充分,包括考虑实验的整个流程、实验材料等。
相关文献推荐:
[1] KANG, Zhifneg. “Interpreting Synergism Based Upon Visual-Audio-Oral Course of EAP: A Case of Cl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 5(10): 889-910.
[2] KANG, Zhifeng. “The Synergism of STM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015, 3(6): 341-346.
[3] “Modern All-Encompassing Interpre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Multimodalities”,The American Scholars Press, USA. 2014, ISBN:978-0-9855986-5-5.
[4] 康志峰. “Choking”与口译考试焦虑[J].外语与翻译, 2011(03):25-30.
[5] 康志峰,邱东林.交替传译与“AA+EA”策略[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02):81-84.
[6] 康志峰.口译焦虑的动因、级度及其影响[J].外语研究,2011(04):81-85+112.
[7] 康志峰.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02):77-84+46.
[8] 康志峰. 认知口译学:范式与路径[J].翻译研究与教学,2018(01):12-18.
[9] 康志峰,徐佳朋.认知口译学:要素、路径及策略[J].翻译研究与教学,2020(01):1-8.
[10]康志峰. 认知心理视阈下的口译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