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其尧:观古鉴今 活学精神——总书记这样用典 -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主题教育
吴其尧:观古鉴今 活学精神——总书记这样用典
“这些典故精准传导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作为外语人,我们有责任义务也有信心将优秀的典故文化翻译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3年5月31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吴其尧教授在为英语学院主题教育班子成员读书班开设的“观古鉴今 活学精神——总书记这样用典”辅导报告中强调。
作为《习近平用典》英译本译者之一,吴教授从“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典故出发,分享了自己翻译苏轼《和董传留别》一诗的心得。《和董传留别》典故丰富,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何精准传译对译者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单单这首诗,我就翻译了两个月。翻译过程中也写过不少文章,边译边思。……国外教授友人Curtis读到我的翻译版本后,感叹终于明白了这首诗的词后之意。我也倍感欣慰。”
吴教授分享了典故理解和翻译的丰富译例。譬如,以中国古诗文中“处”为例,简单的字蕴含着丰富的语义内涵,日常生活中往往被我们所忽视。真正进行“处”字翻译的时候,吴教授通过查阅典籍和名家译本,挖掘出“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处”所隐藏的时间和空间意义。“读了我写的一篇小文,姜书记特地来同我分享,提出‘得饶人处且饶人’中“处”也同样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意义。我觉得也很受启发。”
此外,吴教授还探讨了毛主席、习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运用《论语》《孙子兵法》等中国典籍典故的例子,从古诗词典籍的字句内涵、语义变迁、历史承重、修辞表现等方面剖析了翻译需要注意的要点。“翻译即理解,永无止境,无论是翻译典故还是传统文化,对关键词的理解和把握一定要精准,这是我翻译《习近平用典》的一个重要体会”,吴教授强调。
辅导报告后,吴老师同班子成员和师生代表围绕中国典籍翻译、典故翻译和传统文化翻译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参会师生受益匪浅。“总书记用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为找到好的译本方案,吴教授字斟句酌、精益求精,这才是外语人应有的翻译态度和素养。”“吴教授的讲座让我们感受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的真正含义。”“吴教授文学修养和文化修养深厚,他专研传译中国典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更令人钦佩!”“吴教授有学者风范,认认真真地、春风化雨地去做实实在在的学问,这是最珍贵的品质。”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介绍,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对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很有意义。外语院校的师生肩负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当立足岗位,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助力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