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首届“知困沙龙”开讲

来源:武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2-01 12:42:26

伴随着咖啡的馨香和筝箫合鸣、文武琵琶、京胡独奏等精彩节目,1月18日,武汉大学首届教师“知困沙龙”开讲,由电子信息学院赵江南教授带来主题报告,分享自己建设和讲授核心通识课《宇宙新概念》的心得。副校长周叶中参加活动。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李建中引用《礼记·学记》中的这句话,介绍了“知困”一语的出处。“知困沙龙”的宗旨正是分享教学人生、破解教学困境、提升教学品质。

赵江南分享了建设《宇宙新概念》课程的教学体会。谈到最初开设这门课程的缘由,赵江南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天文学感兴趣,而武大作为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有必要开展天文学通识课的建设。《宇宙新概念》作为一门核心通识课程,其教学方式除课堂讲授和讨论等传统方法外,还结合慕课平台进行线上教学,通过天文观察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教学内容紧跟天文学的最新理论与研究成果,如引力波的发现、黑洞照片等;在教材编写方面,《宇宙新概念》一书已经更新至第四版,充分保证教材语言的通俗性与趣味性。

赵江南认为,教学不应是灌输式教育,而应是启发式教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哲学观,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此外,赵江南提倡利用多个教学平台,推动教学走向社会,让通识教育惠及更多人,从而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霍金先生曾说过:‘我用一生研究宇宙,从未感到厌倦!’对我来说,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也从未感到厌倦。”赵江南说,这份从不厌倦的激情,来源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付出”。他记得,寒冬时节,赵江南手指开裂,被他“批评”过的学生默默送上了手指套和凡士林霜;为了方便医学部的同学上课,赵江南曾在医学部开设课头,结果很多同学从文理学部和信息学部赶来上他的课;在课堂上,坐在前排固定位置的一些同学坚持专心听讲和做笔记,赵江南被他们的礼貌与认真打动;在中秋节当天,赵江南上完课后邀请同学们上天台观测月亮,送给他们一份独特的“中秋节礼物”……无数动人的片段承载着赵江南与学生们的“双向付出”和深厚的师生情谊。

《宇宙新概念》的课程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堂上,“北京时间哪来的”“为什么地球绕着太阳转”“钱塘江大潮怎样形成”等问题都会得到解答。宇宙浩瀚,人类对其探索是无止境的,而在认识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和解决。比如,数学对自然科学发展的作用有多大?黑洞的最终结局如何?黑洞可不可以一直吞噬能量和物质?当科学无法回答此类问题时,赵江南也会尝试用哲学的理论给出可能的答案。这些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他希望通过这门课告诉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并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研究所需的严谨、细心和耐心的科学精神。

周叶中发表总结讲话。他认为,老师是连接课程与人才的桥梁,起着“在教书中育人”的关键作用。怎样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既是老师们努力的方向,也是知困沙龙要分享和研讨的重点。他建议要推动沙龙常态化,为教师们畅所欲言、交换想法提供平台,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据悉,赵江南的《宇宙新概念》于1995年首次开课,2017年该课程被评为核心通识课。开课25年来,该课程每年开设4-5次,上课学生人数累计约38000人,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已被评选为国家精品课程。赵江南还致力于天文观测台的建设,两年来,已有两千多名学生参与过天文观测活动,从中感受到天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1月18日,武汉大学首届教师“知困沙龙”开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