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建工作
年度关键词:有质有效
学院党委坚持巡察整改与日常工作两手抓,推动党建引领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发展。2023年,学院党委获评“重庆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学生团支部获评“重庆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学院党委书记在重庆市高校首届二级党组织书记讲党建“赛马比拼”中荣获特等奖。今年7月1日建党节,学院党委“一融双高”党建经验被《重庆日报》宣传报道。
坚持学深悟透,推进主题教育“有声有色”。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召开分组联学、中心组学习等各类学习研讨会30余次,开展廉洁专题教育、师德师风警示教育、科研诚信教育等10余次。聚焦解决学院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师生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赴10余所兄弟院校开展调研,与学院师生代表开展座谈10余场次,撰写调研报告7份,提出对策建议30余条。
坚持质量创优,狠抓基层党建“有力有为”。一是推进标杆院系成果扩展。持续打造“红心向党”党建工作品牌,推进“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加强宣传推广,10余家校外单位来院交流学习。二是强化支部建设成果巩固。学院本科生第四党支部获批为重庆市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正积极申报为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三是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学院多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会议研判风险,制定《意识形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严格落实“一会一报”。
二、思政课和本科专业建设工作
年度关键词:守正创新
推进思政课程群建设。按照“创新理论系列”“革命精神系列”“红色文化系列”“大国三农系列”“科技强国系列”“教育强国系列”等六大系列,推进课程群建设。积极谋划学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行动举措,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巫山县委党校、成都大学签署“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并积极探索与相关基地的合作共建。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王绍霞获得全国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
专业建设在持续改进中再上新台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中期检查,二级认证有效期继续保持,积极为三级认证做好前期准备。积极配合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营造浓郁的评估氛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评估要求,以此为契机强化本科专业建设,教育部评估专家来院考察座谈,专业建设得到专家们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2023年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学院组织立项了院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课程10余门,“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入人心。
大中小、手拉手平台建设示范引领。作为牵头单位,积极推进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重庆)建设,开展跨学段集体备课活动、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等。2023年5月和12月分别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主题承办全市工作推进会,与《大学》杂志社合作开展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优秀论文、优秀成果的遴选工作。组织策划西南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交流研讨会,邀请西南地区教育部共同体的牵头高校来院,共同交流研讨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经验。依托全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集体备课中心积极组织开展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开展全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的云上大练兵活动,单日浏览量达到152053,排名全国第三。
三、科学研究工作
年度关键词:稳步攀升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学科成果在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遴选中获得佳绩,何玲玲教授获批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研究文库、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入选红色文化弘扬基地。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2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56篇,其中《马克思主义研究》4篇;出版著作8部,其中在人民出版社出版3部。提交决策咨询报告30余份,其中1份获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
学科实力不断增强。联合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同申报的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已接受国家文物局、教育部组织的会议评审和现场考察,经国家文物局审批待教育部批复,有望增加为学校第二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在2023年校友会学科排名中进入前5%,在2023年软科排名中进入前7%。
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举办“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理论研讨会、全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学术研讨会、西南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十一届研究生论坛、“思政学者”2023重庆论坛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术研讨会等7场全国性学术会议;相继打造“光大思享讲堂”“缙云思享沙龙”等学术品牌,“光大思享讲堂”已主办23期,“缙云思享沙龙”已主办8期。
四、人才培养工作
年度关键词:善作善成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工作探索新形式。拍摄思政微电影《夏日之歌》荣获第六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特等奖;创作剧目、剧本获得第42届“动感地带”川渝“校园之春”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之“奋斗青春”“话剧团课”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剧本奖1项。
学生学术科研成果迈上新台阶。本年度学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赛红色专项赛中斩获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体赛中斩获二等奖1项;“揭榜挂帅”专项赛中斩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重庆赛区红色专项赛中斩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中斩获全国金奖。在第九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斩获一等奖。在第十二届“华文”师范院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本年度学院本科共有31项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有5项国家级、13项市级、13项校级项目立项。
学院6名博士,3名硕士获得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基金研究项目资助,10名博士,11名硕士获得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资助;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校级优秀博士论文、4篇硕士学位论文获得校级优秀硕士论文。及时落实《关于资助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实施方案》,本年度共资助50余名同学参加全国性的学术活动。
大学生理论宣讲步入新常态。本年度学生宣讲团持续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续写时代新风华”主题宣讲活动,深入社区、乡镇及西南大学各学院开展宣讲,被《光明日报》《重庆日报》等多家媒体平台深入报道。学生宣讲团获全国高校活力社团、宣讲团团支部获评重庆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博士后引育工作实现新发展。学院与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重庆市期刊出版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并于2023年开始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202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流动站新招博士后8人。许洪位博士后成功入选2023年度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是学校今年入选该计划的唯一一名文科博士后;徐佳辉、许洪位、章瀚丹3位博士后荣获2023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C档资助,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入选人数在所有入选高校中排名第一;刘东旭博士后获得重庆市博士后研究项目特别资助等。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本科辅导员李心悦老师主持的“笃行”辅导员工作室入选2024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周琪教授带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创新”团队获得2022年度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研究生教学成果获重庆市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校级优质课程建设项目1项。
五、社会服务工作
年度关键词:奋楫扬帆
2023年,学院充分发挥学科和平台优势,主动对接社会需求,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在继续教育、培训研修、决策咨询、对口支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一是继续教育扎实推进。全年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118人,77人完成论文开题,共计毕业79人,全年招收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骨干博士研究生8人,接收国内访学2人。二是培训研修高效开展。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示范培训等纵向项目4项,成功举办全国高校组织部长培训班。与47家单位洽谈对接社会服务项目,成功签约40项。社会服务覆盖重庆、四川、广东、广西、浙江、陕西、河南、新疆、甘肃9个省份的300多所大中小学。组织开展各级各类项目35期,累计培训时长177天,共计3378名参训学员从中受益。三是决策咨询积极有为。围绕国家安全、文化自信、青少年教育等热点问题,积极撰写提交咨询报告,7项建议被中央部委等有关部门采纳,1项获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四是对口支援持续加强。学院专家赴海南师范大学挂职副校长、到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开展援疆工作,对接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接收博士到院访学,为伊犁师范大学等援建高校开设专题培训班。五是迎检工作顺利完成。接受了教育部、重庆市教委开展的专项经费检查和项目视导工作,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得到了检查组总体的积极反馈和充分肯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