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密码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确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1年度书记开局项目第三季度工作报告

2021-10-08 22:13:23

 学校党委牢牢把握思政工作“生命线”,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聚焦强化党建思政工作体系顶层设计、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和教师主体作用、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和课程思政建设、加强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等方面,引领“十大育人”协同发力,加快构建地大特色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体系。

 一、实施“一把手”工程,全面加强党对思政工作的领导

 一是紧抓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黄晓玫书记指导制定《管理与服务机构改革方案》,推进党建和思政工作质量全面创优,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保证。推动学校管理与服务机构改革调整,组建本科生院,重建研究生院,统一负责本科生研究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及培养等工作,进一步优化架构功能,贯通学工教务、本科生研究生等关键育人链条,更好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加强体制机制、项目布局、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的系统设计,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成立人力资源部、高等研究院,进一步强化教师思政、人才引育、科研育人,学校管理服务育人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功效更加凸显。

 二是紧抓“关键少数”领航,聚合思政工作力量。黄晓玫书记和王焰新校长分别为同学们讲授“开学第一课”和“大学最后一课”,课程情况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网、新华网等官方媒体报道。暑期以来,先后举办领导干部暑期党史学习教育研讨会、研究型大学建设暨党史学习教育中层干部培训班,加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提高干部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素质和教育管理能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干部“六个一”行动,深化学习实效、撰写理论文章、推动成果转化,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深入师生群体讲授专题党课,引导师生赓续红色基因、锚定强国目标,努力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新的更大力量。撰写并在《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发表《重温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兼论新时代加强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方法路径》。环境学院《注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入选2021年度“湖北十大党建案例”。

 三是紧抓党建工作引领,推动党建思政与业务工作一体发展。黄晓玫书记指导制定《2021年度党建、思政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推动党建、思政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抓在平常、融入日常,坚持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5月28日,黄晓玫书记主持召开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与学者的使命担当座谈会,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一带一路”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改革与能源高质量发展研究等领域谋划布局,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8月26日,黄晓玫书记召开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会议,研究起草《<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方案》,把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下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健全学校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党建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二、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新时代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新局面

 一是夯实“十四五”基础,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7月13日至14日,黄晓玫书记主持召开深化改革与十四五规划研讨会,并作题为《聚力深化改革 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动员报告,深入分析了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从使命驱动、目标牵引、环境变化、现状使然、师生期待等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要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强调战略引领,并就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推动改革谈了意见,对如何更好地推进改革落地和规划落实以及开好本次研讨会提出了要求。多次召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推进会、深化改革推进会,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见》,紧紧抓住办学资源短缺与办学需求旺盛的基本矛盾,以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研究型大学为主题,着眼安全与健康两大服务领域,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二是推进马学科建设,开创课程铸魂育人新局。强化学科建设。黄晓玫书记领办“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特区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思政工作体系”两项办实事事项,制定新一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区建设方案》,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补强。新一轮学科特区建设方案实施以来,已完成3名师资引进、9项“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建设、“新时代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建设等,计划重点建设“国土安全课虚拟仿真实验室”和“红色文化虚拟仿真实验室”,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全面提升思政课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美丽中国”系列课程思政品牌。《地球科学概论》等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相应团队和成员获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城市地灾防控与地下空间开发》等5个学科群获批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本图书入选2020年湖北省优秀科普作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特色优势,引领社会公众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龚一鸣教授写给地大萌新们“万言情书”,帮助大学生认识和规划大学学业,成为育人典范。持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成立未来技术学院,面向国家在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及智能制造领域的重大需求,进行前瞻性和战略性专门培养,为国家未来科技创新培育理想坚定、素质均衡、专业拔尖的复合型、高水平人才。组建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委员会,深化课程教学平台运行,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融通工作坊,努力形成“人人讲育人,课课有思政”的育人氛围,打造凸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特质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本科生院资助启动14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三全育人项目,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作为践行“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26个项目获批教育部2021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三是深化教师思政,开创全员育人新局。聚焦工作重点。成立人才工作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启动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培训,开展教师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轮训,实现辅导培训全覆盖。举办研究型大学建设、红色教育实践培训班等,引导领导干部自觉提升立德树人意识和教书育人能力。2021年,学校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强化工作抓手。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议事规程,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例会制度,积极发挥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督促落实作用。举办教职工荣休典礼,组织非地学优秀青年教师参加“摇篮之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加强政治思想引领,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树立激励导向。重构教师荣誉体系,研究制定“三全育人标兵”“师德模范”等评选表彰办法,持续开展先进典型选树表彰活动。召开赵鹏大院士执教70年主题座谈会,分享赵鹏大院士永葆初心、潜心执教、精心育人、追求卓越的人生故事。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代表团队的回信精神,教师节1700名学子连夜创作170余幅板画送老师,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搭建践行平台。组织6345名党员常态化开展“承诺践诺”等志愿服务活动,畅通拓展群众需求发现渠道,抓牢抓实群众实事项目管理,推动身边人服务身边事。暑假期间突发疫情,广大党员教师响应学校党委号召,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任务,书写了地大战疫故事“续章”。

 四是创新平台建设,开创品牌育人新局。打造“美丽中国”宣讲品牌。印发《“美丽中国讲师团”实施方案》,王焰新院士走进工棚,宣讲用创新推动湖北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绿色崛起;傅安洲教授走进李时珍大讲堂,讲述《百年党史——史诗般的思政大课》;王林清教授登上新华网,讲述“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地大在行动,育人成效彰显。搭建“青春行走课堂”。“百马行动”“地学之光”“红色之声”等一批师生宣讲团队进教室、到社区、返家乡、入农户,深化理论传播,话“四史”、述党情,凝聚师生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奋进合力。发起“大学生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以推进中国大学生态文明教育为目标,以“地学长江”“生态长江”“文明长江”等为重点,联动8所长江流域重点高校,倡议带动湖北省域内其它高校,开展大学生科考科普活动,引领、推动全社会共抓长江大保护。建设“乡村振兴学校实践育人基地”,组建50支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和1200余支社会调查小分队,奔赴长江流域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光彩擦亮长江大保护底色,用奋斗和担当唱响“强国”赞歌。《“科学精神 薪火相传”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项目》获湖北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接下来,学校将按照项目计划,重点在查漏补缺、总结提升上下功夫,全面分析研讨精准思政建设成效,初步形成经验做法,固化机制举措,着力推进思政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良好运转。

 一是结合十四五规划制定,着重在“一体化推进、项目化推行、协同化推动、制度化推深、精品化推广”上下功夫,牢牢筑就思政工作生命线。

 二是紧抓70周年校庆契机,结合校史馆、院士广场、攀登广场、校园书店建设,打造思政教育场馆群落,完善“景观+学科”“景观+课程”“景观+活动”“景观+艺术”“景观+故事”的“五位一体”景观文化育人工作机制,挖掘校史故事,凝练地大精神,树立校史、校友精神文化丰碑,打造文化育人品牌。

 三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协同推进“大学生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围绕“共抓长江大保护”聚合长江流域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创新带、协同育人的共同体、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区建设,努力形成行走的课堂思政教育新范式。

 四是启动制定完善建设和工作方案,建设一站式服务育人社区,探索建立七走进、六联系制度,建立覆盖校党委-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党员师生四级联动问题解决机制,聚合全校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文化活动、后勤服务育人资源,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责任编辑:侯志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学校党委牢牢把握思政工作“生命线”,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引领“十大育人”协同发力,加快构建地大特色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体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