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动物种业未来人才的摇篮 ----动物育种学课程中的创新观

2020-08-12 05:43:46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公众号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育人融入教学全过程,做严谨又温暖的“最美课堂”。这于老师们而言,既是要求又是期愿,更表达了初心。不断探索思政与教学的融合策略,是老师们践行初心的过程,亦饱含了坚持。思政融入教学,并非一定宏大且凸显,更多是于细微处并在言行中,“课程思政启育记”系列专题独为老师打造,只为记录育人过程,抓住细微言行,讲述探索经历,分享实践所得,呈现课堂最美、最暖的样子。



本期分享,来自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俞英老师的课堂,听俞老师讲解《动物育种学》课程中的创新观培养故事。


俞英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主讲课程:

《动物育种学》、《畜禽表观遗传学》、《动物基因组学》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发展观,内容涵盖了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创新,以及理论、实践上的创新。




传承于前,融合内外

《动物育种学》是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系的骨干课程,是动物科学领域理论及实践均较强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动物育种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动物育种理论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是课程的首要任务。同时,培养具有创新观念的动物育种后备人才,引导学生在动物育种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及实践创新等方面,锻造科学创新观,培养全方位的创新思维,对提升我国动物种质资源及动物育种人才在全球的地位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育种学》课程师资队伍由老、中、青三代成员有机组成。其中张沅教授、张劳教授、张勤教授先后师承我国动物遗传育种学先驱吴仲贤教授,并先后赴德、美、加拿大等国继续在本学科领域深造,他们具有多年的教学科研和育种实践经验,对动物育种学课程的内涵和发展动向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随着新老成员的交替和学科建设的深入,中青年教师张胜利、俞英、孙东晓、王雅春、张毅等先后加入动物育种学的师资队伍,在老教授的言传身教下,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深受学生好评。


梳理知识脉络,提升思维逻辑

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令我发现引导学生将重要知识块绘制成思维导图、对特色地方畜禽品种设计文创作品、针对难却重要的基础理论内容进行翻转课堂锻炼、针对实践性强的育种工作引用参与“牛百科”学生实践平台案例,不仅能极大加深学生对重要基础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还极大锻炼了学生提出专业问题、解决种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动物种业创新型后备人才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动物育种学》课程涵盖动物生产学科的四大领域:畜禽遗传资源及其保护和利用、畜禽新品种新品系培育、现有优良品种的群体遗传改良、利用杂种优势的繁育体系等。我在授课中发现,畜禽生产性能测定这一知识板块是上述四大领域的共同基础,因涉及猪、牛、马、羊、鸡等诸多畜禽,而各个畜种又包括肉用、奶用、役用、毛用、蛋用、观赏用等不同种重要经济性状,非常适合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加以学习和巩固。

更有同学们发现这种学习方法的益处后,有的小组竟然在复习阶段,绘制了针对整个课程所有内容的全卷思维导图,长达4米多,蔚为壮观。




古今结合,创新第一


随着软件、网络新媒体等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时空发生了巨大变化,学习资源变得异常丰富。然而,课程进行当中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查证资料时,由于资讯太丰富,分散了注意力,实时跟进课堂教学进程明显受到影响。因此,作为教材、黑板、粉笔、PPT等传统教学设备的必要补充,我尝试引导学生改进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类设备的有效使用。例如,对于如何深入理解畜禽育种内涵及提高我国当家畜禽品种培育及选育的种业自信,利用手机就可完成的微作业“对对联”,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课堂上老师提出育种工作需长期不懈的形象比喻“育种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上联),同学们纷纷给出精妙的下联和横批:“选配宛若披沙拣金,扬长避短”、“杂交恰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等朗朗上口、即形象又贴切的下联,非常有助于畜禽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观培养。

2019年秋季,我在动物育种学课程中首次引入了文创设计作品概念,鼓励同学们组队并结合自己喜欢的畜禽品种,设计特色文创作品。起初感觉难度较大,先在两个班级试点,之后效果极佳,不仅有针对我国最著名的太湖猪、五大地方黄牛品种、泰和丝羽乌鸡、湖羊品种的文创作品,还有针对北京鸭-北京黑猪-北京油鸡-故宫元素-育种核心遗传进展公式整合在一起的大型文创作品,因此就扩大到2017年级四个班级。

学生作品

许多优秀作品,选入了2019年年末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十届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专场--全国动物育种教学研讨会案例,引起了全国40余所涉农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极大肯定。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纸上学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切身的实践经历,课堂及课后学到的知识,很容易忘记。我与课程教学团队王雅春老师一起,于2005年和七位本科生一起组建了国内首个学生专业网站“牛百科”(www.cowinfo.com)。十五年来,“牛百科”倡导的动物育种实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以网站的表现形式展示成员学生在老师及助教指导下翻译专业内容,二是鼓励和支持动物科学本科生同学及早了解畜禽行业。



课堂教学效果体现,凡是提前参加了牛百科的同学,无论在授课工作中对知识点的了解程度,还是文创作业、翻转课堂等实践相关内容,都体现出极强的创新思维。



寓学于教,未来可期


对于一门课程核心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学进去多少只是一方面,能讲给其他人听懂、听出味道才说明学到位了。2004年秋季学期,在国家教学名师张沅教授的支持下,我在课程中引入了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学习到的翻转课程报告形式,以《动物育种学》实验课为平台,由学生2~4人自由组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畜禽品种,进行6-8分钟的课程报告,并当场回答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

学生讲解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学们从这一锻炼中,真正掌握了自己和其他团队同学感兴趣畜禽品种的形成历史、品种现状、主要经济性状的特色、利用情况以及改良应用方法及前景等。该教与学角色对换的方法,效果极好,一直沿用至今。

后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行业发展,种业为先,动物育种学课程关系到我国动物种业的健康长久发展。遗传育种,继承创新,动物育种学在教学中及结课后,重在锻炼及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源源不断的创新思维,以及培育和发掘我国动物种业的未来接班人,这也是教授动物育种学课程一直不变的教学宗旨和核心目标。



责任编辑:高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动物育种学》是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系的骨干课程,是动物科学领域理论及实践均较强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